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书摘|《万物有信》:立冬三候里的自然科学

0
分享至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的到来,万物闭藏,生机潜伏。每年立冬节气的交节时间为公历11月7日—8日,涵盖“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三个物候。物候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随着人类科学水平的更新,作为生态系统的关键参数之一,对气候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物候,在现代科学研究和观测中的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多年从事自然教育的李蔚最近出版新书《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梳理了中国传统的岁时观念与生态认知,更进一步介绍了各物候现象所涉及的动植物、水文、天气、土壤等科学现象与知识。

《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

李蔚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李蔚

立冬一候:水始冰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立冬的第一个五天,水开始结冰。

水是最为变幻多姿的一种物质。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日渐走低,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原本液态的水就会开始结冰。从物理的角度看,温度降低使水分子的运动能力减弱,相互吸引的能力变强,当水分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形成相互排斥和相互吸引的相对静态平衡,水就成了冰。

不过,并非到了0℃就必然会结冰。除了温度条件,结冰还有个前提,就是要具备充足的水汽。空气稀薄时,水汽含量也相应减少,结冰难度就加大了。这就是为什么飞机很少会结冰,因为它们飞行所在的平流层几乎没有水汽存在。

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的水被称为过冷水,它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有时候是因为水体过于纯净,缺乏结晶核,水分子无处附着;有时候是因为水在流动,流动的水会破坏水分子的有序聚集,使冰冻变得困难;高气压也会使冰点降低,所以寒冬的自来水即便冰冷刺骨,也很难结冰。

过冷水的性质极不稳定,只要投入少许晶核,或稍加晃动,甚至略微提高周边的温度,它都会立即冰冻起来。有时冬天汽车里的矿泉水放置一夜后并未结冰,拿起瓶子轻晃一下,里面的水瞬间结冰,就是这个原理。

在炎炎夏日,你还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将饮料放入冰箱,尝试自制防暑降温的速冻冰沙。

说起冰制冷饮,其最早就起源于中国商代,原材料源于自然冰。春秋末期,人们会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盛夏消暑之用。一些高规格的宴席上已经出现了冰镇米酒,并惹得大诗人屈原赞不绝口,写下“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的诗句。

周朝政府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官吏来管理采冰、储冰事务,称为“凌人”,主要职责就是在隆冬时节组织凿冰藏冰,待来年春天制成冰鉴——古代的“冰箱”。冰鉴是一种双层器皿,鉴内有一缶,鉴缶之间装入冰块,缶内装酒,这样就能喝到冰镇酒水。目前出土的最早的冰鉴是曾侯乙墓的战国冰鉴。

除了“冰箱”,古人还有冰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室于冰厨。”这相当于古代的空调房间,所耗人力与冰量想必甚大。

唐朝,商业性的藏冰户“冰商”出现了。他们冬季藏冰,夏季卖冰。不过这个生意不十分牢靠,《唐摭言》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盛夏时节,一位卖冰者坐地起价,结果路人一气之下忍热走开,不一会儿冰全化了。

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由此学会了人工制冰。人们获取冰的方式不再完全受制于季节,冰制品花样渐多,专做冰品买卖的商人开始将糖加入冰中吸引顾客,低温的奶制品此时可能也已出现。

宋代,市面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夜市的冷饮铺生意火爆,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城汴梁城里较受欢迎的冷饮有“沙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荔枝膏”等。此时,以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成的“冰酥”“冰酪”也颇为流行,还受到了诗人杨万里的高度评价:“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到了元代,宫廷的冰酪做法或有不同。据传,马可·波罗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赐,有幸品尝了冰酪,并将这一类似冰沙混合果泥和牛羊奶的冰品制作技术带回了意大利,后者受此技术影响发明了意式冰激凌。后来这一美味经王室被引入法国,又流传至英美,稍加改造后,演变成了现代冰激凌。

除了消暑避夏、储存食品,古人还利用河冰作为渡桥,方便交通。但河冰也会给人带来危害,最常见的是河道封冻,航运中断,冰层的膨胀还会破坏建筑物和护坡,冰塞和冰坝更能酿成严重水灾。

今天,玲珑剔透的冰晶仍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科学家已发现19种冰的形态,制造出了2000℃以上高温环境下的超级冰。通过控制冰晶的生长速度和形态,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食物的保存、细胞组织的冷冻技术、航空航天……小小的一块冰,蕴藏着无限可能。

立冬二候:地始冻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的第二个五天,地面开始冻结起来。

因天冷而冻结的还有脚下的土壤。由于内含的水分逐渐凝冻,土壤也随之变硬。

这些凝冻的岩土若是含有冰,就称为冻土;若是不含冰,就称为寒土。寒土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既不含冰也不含水的干寒土,另一种含有未冻的咸水或盐水,被称为湿寒土。

冰与水的组合总会带来有趣的变化。冻土就是这样独特的存在。

根据冻结持续的时间,冻土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冻结不融的土层)。

冻土的整体分布量也许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如果加上短时冻土和季节冻土,冻土区的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50%。

我国的多年冻土面积有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近90%分布在青藏高原。

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由于气温低,生长季节短,冻土层难以生长树木。但它蕴含着丰富的地下冰,又因冰封而存在着不透水层,使得地表集水,由此促进了地表径流和湿地的形成,涵养了水源,滋养维持着地表的湿地、草原植被。

在那黑黢黢的地下空间,还蕴藏着许多地面世界罕有的物质。

因为低温限制了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冻土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多年冻土层更是全球最大的陆地碳汇。当生活在冻土区的动植物走向生命的尽头,它们的遗体会被冰封冻结,汇入地下的碳王国。最新研究显示,冻土区土壤的碳储量高达1.3万亿吨,约占全部土壤碳库的一半以上。

冻土中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和天然气水合物,是未来能源矿藏隐身其间的“风水宝地”。

冻土的存在还带来一些奇特的自然现象。在高纬度寒冷地带,有时会看到许多植物被连根拔起,浮于地表。是谁在故意伤害花草树木呢?原来,当土壤含水量过高,冻结后的土壤膨胀升起,就连带着将植物的根系抬起。待春季解冻后,土壤下沉,植物根部却仍然裸露在外,植物由此枯死。这一过程被称为冻拔现象。

在地表土壤能够随天气转暖而融化的冻土地带,人们还会发现一种由石块组成的神秘图案,有些是由石块围成的相互紧挨的圆圈圈,还有些围成了规则的多边形。又是谁劳心费神摆放了这些石头圈?是一种原始艺术,还是神秘古老的祭祀仪式?

原来,这依然是冻土区冰与水的一场游戏。因为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冰冻后水分多的地方就相对隆起,在重力的作用下,石块和沙粒向周围的低洼地带聚集,慢慢形成了一个圈。天长日久,经过不断冻融,圈变得越来越圆,直径也越来越大。这一神奇的地貌叫作石环。

因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冻土还被视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当冰与土相遇,看似沉默的土壤吞噬巨大的能量——能量释放的方向并不确定,但人类的行为无疑可以拨动它的指针。

立冬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了,水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颜色相近的大蛤,于是古人脑补了野鸡入水化蛤的奇妙场景,这是继“雀入大水为蛤”之后的又一个魔幻传说。

“雀”为小鸟,“雉”为大鸟,对应的,“蜃”指大蛤。大鸟变化而来的蛤贝也要大一些嘛!古人的想法天真又自有其逻辑。

大蛤究竟指的是什么贝类?因为冬季正是捡河蚌的时节,蚌看起来就像大一号的蛤,蛤与蚌又是国人最早食用的水产之一,有许多相关的文物遗存,笔者倾向于认为此处的“大蛤”指的是蚌。

另一个依据来自字形。《说文解字》中,“蚌”被解释为“蜃属”,且二字均从虫部,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中国的蚌类隶属于蚌目的蚌科与珍珠蚌科,都生活在淡水中。

在自然环境中,蚌一般生活在泥质、沙质或石砾底质的江河、湖泊和池塘里。冬春寒冷季节,蚌用斧足缓慢地挖掘泥沙,将蚌体部分潜埋在淤泥中,仅露出壳后缘部分以呼吸摄食。天热的时候,蚌则将身体的大部分露在泥外。

在河流的浅水区,若看见河底有一条细细的直线,顺着这条线摸下去,就能找到河蚌。冬季河水退去,河蚌更容易被发现:浅滩上的小洞口也许就是河蚌的呼吸口,用手一挖就能揭开谜底。

用厚厚的壳全副武装的河蚌在水中几乎没有天敌,除了鸟儿。水鸟长而尖的嘴巴是开蚌利器,由此有了“鹬蚌相争”的故事。

河蚌不仅是一种美味,也在先人的生活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由蚌类贝壳制作而成的器具被称为蚌器,是古代贝器的主体,在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春秋以前的古文化遗址中多有发现。

蚌器具有锯切、砍割、挖掘等功能,曾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和装饰品等领域,器形制作也更加规范、精美,直至铁器被广泛推广,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古人甚至用蚌壳来铺路。2014年,盐城发现长约500米的蚌壳路,可能有千年历史,是古人的“废物利用”。

也许蚌肉洁白柔软的形态刺激了人们的想象力,在实际生活之外的幻想世界,河蚌常常化身为善良体贴的美人,比如蚌壳姑娘的传说。水乡的人们甚至由此编排出蚌舞,由二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对普通人而言,河蚌最知名之处也许就是它和珍珠的渊源了。珍珠被称为“河蚌的眼泪”,是河蚌误食的沙砾。在外来物的刺激下,为了保护自己,河蚌分泌出一种有着彩虹光泽的特殊物质,将沙砾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珍珠。

天然的珍珠十分罕见,为了获得这种稀有的珠宝,人类开始养殖河蚌,人为地给蚌类“动手术”,制片、插核……河蚌被迫默默“哭泣”,只为了那带给人欢欣的“眼泪”,这也许是世上最美丽的悲剧了。

(本文摘选自《万物有信:七十二物候里的中国时序》,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1个跌停板!603388,停牌!触及强制退市!

21个跌停板!603388,停牌!触及强制退市!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0 17:42:05
妻子举报南科大教授出轨,公开丈夫与小三约会照,资产高达2千万

妻子举报南科大教授出轨,公开丈夫与小三约会照,资产高达2千万

180视角
2025-11-10 14:06:59
扇耳光大赛倒地的中国选手公布病历!称看东西有重影需要手术

扇耳光大赛倒地的中国选手公布病历!称看东西有重影需要手术

南方都市报
2025-11-10 12:10:16
1999年小朋友捐款140元给国家造航母,中国船舶回应

1999年小朋友捐款140元给国家造航母,中国船舶回应

界面新闻
2025-11-10 19:36:04
湖南女医生出轨17分钟视频:别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她的贞操

湖南女医生出轨17分钟视频:别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她的贞操

娜乌和西卡
2025-11-10 13:50:19
杨瀚森已达122公斤,全联盟排名第九,增重明显是有意而为之!

杨瀚森已达122公斤,全联盟排名第九,增重明显是有意而为之!

田先生篮球
2025-11-10 15:04:53
一轿车撞断大桥护栏半悬空中,过路男子冲上前压住车头!车内两人得救

一轿车撞断大桥护栏半悬空中,过路男子冲上前压住车头!车内两人得救

极目新闻
2025-11-10 13:53:07
刚刚确认:13级!浙江人挺住,持续2天!太猛了

刚刚确认:13级!浙江人挺住,持续2天!太猛了

鲁中晨报
2025-11-10 16:23:05
吴亦凡狱中突死亡尸体疑遭秘密处理北京当局至今未澄清引全球猜测

吴亦凡狱中突死亡尸体疑遭秘密处理北京当局至今未澄清引全球猜测

荒野纪实
2025-11-10 16:11:30
去了巴黎才发现:没人穿黑裤、阔腿裤了,满街都是这3种“冬裤”

去了巴黎才发现:没人穿黑裤、阔腿裤了,满街都是这3种“冬裤”

时尚穿搭生活馆
2025-11-10 15:01:02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9:01:05
银行批量抛售2.4万套房产!直售比市场价低30%,断供房井喷信号?

银行批量抛售2.4万套房产!直售比市场价低30%,断供房井喷信号?

扶苏史记
2025-11-10 12:44:27
全运会女子400自决赛: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冰洁摘金,杨佩琪获银牌

全运会女子400自决赛: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冰洁摘金,杨佩琪获银牌

全景体育V
2025-11-10 19:50:56
全运男篮:辽宁大胜山东进四强 赵继伟11助攻原帅28分单节19分

全运男篮:辽宁大胜山东进四强 赵继伟11助攻原帅28分单节19分

醉卧浮生
2025-11-10 21:03:01
紧急通知:停运!这波太猛

紧急通知:停运!这波太猛

极目新闻
2025-11-10 17:07:12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认真刷完曾医生和祖院长的视频,谁看了不说一句窒息?

诗意世界
2025-11-10 18:51:56
骑行圈50岁大叔与20多岁姑娘开撕!这些圈子有多乱,颠覆你的认知

骑行圈50岁大叔与20多岁姑娘开撕!这些圈子有多乱,颠覆你的认知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0 13:13:33
买完美国玉米,中方公布外汇储备,特朗普设鸿门宴,摆了中国一道

买完美国玉米,中方公布外汇储备,特朗普设鸿门宴,摆了中国一道

策略述
2025-11-10 14:47:19
猛料!曝德国球队报价国足18岁红星,最快冬窗签约,却有一大阻碍

猛料!曝德国球队报价国足18岁红星,最快冬窗签约,却有一大阻碍

侃球熊弟
2025-11-10 20:02:57
全运会女子10米跳台:陈芋汐一路领先,首夺全运会单项金牌

全运会女子10米跳台:陈芋汐一路领先,首夺全运会单项金牌

全景体育V
2025-11-10 20:30:54
2025-11-10 21:31:00
齐鲁壹点 incentive-icons
齐鲁壹点
找记者,上壹点!
588945文章数 823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隶书之冠”刘炳森:楷书艺术之美惊艳四座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 日方紧急找补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 日方紧急找补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促进民间投资,国办最新发声!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健康
教育
房产
时尚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教育要闻

【预告】11月14日|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66场——探索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专场)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上新|| 秋冬也可以穿的漂亮小裙子,美到心动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