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下称《指南》)发布,首次基于亚洲人群“腹型肥胖高发、胰岛素敏感性低”的特点,提出了国人专属的体重标准。
国人专属的体重标准发布
上述《指南》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18个国家50余位专家共同制定。
用欧美标准(体重指数在30及以上为肥胖)衡量国人,会漏掉近70%的高风险人群。我国居民对肥胖的“耐受度”远低于欧美人群。
因此,我国的“健康体重线”应比欧美更严、更精准(如下图)。
![]()
当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达到24(即欧美标准正常上限)时,我国居民高血压风险就会增加2.8倍;
BMI在28及以上时,2型糖尿病风险飙升4.3倍,相当于欧美居民BMI达到30及以上的风险水平。
同时,即便BMI正常,我国男性腰围在90厘米及以上、女性在85厘米及以上,代谢综合征风险仍会增加1.9倍。
控体重,先调整饮食和运动
管理体重的基础层,就是做好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
调整饮食的核心原则在于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女性每日摄入1200-1500千卡,男性1500-1800千卡,可逐步递减(如每日减少100千卡)达成目标。
- 早餐"黄金三角":优质蛋白(如水煮蛋、无糖牛奶)+复合碳水(全麦面包、燕麦)+膳食纤维(水煮青菜)。
- 中晚餐"211餐食法":2拳蔬菜(如菜心、油麦菜)+1掌厚蛋白质(鲈鱼、鸡胸肉)+1拳主食(米饭、馒头)。
- 蛋白质优选顺序:鱼虾>禽类>畜类,即"无腿>两条腿>四条腿"。
- 避免极端节食:主食不可完全断绝,否则易致代谢下降、体重反弹,建议改选低升糖指数主食。
- 进餐顺序技巧: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食,增强饱腹感。
- "三不原则":拒绝含糖饮料、深加工零食及深夜进食
运动
体重管理需"开源节流",增加热量消耗与饮食控制同等重要。
- 有氧运动为主,力量训练为辅:
推荐项目:快走、慢跑、游泳、瑜伽等,每周3-5天,每次30分钟以上,总计≥150分钟。
力量训练:利用公园器械或居家进行平板支撑、哑铃训练,每周2次,每次10-20分钟,助力塑形增肌。
- 上班族运动攻略:
碎片化时间管理:晨起拉伸、刷牙时垫脚尖;午饭后散步15分钟或瑜伽;晚饭后快走或深蹲15分钟。
办公室微运动: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如颈椎操、耸肩);减少乘电梯,改走楼梯。
通勤锻炼:提前2站下公交快步走;等车间隙做深蹲或垫脚尖。
周末休闲运动:登山、骑行或球类运动,结合社交与健身。
本文综合自:
①生命时报2025.11.10《最新“健康体重线”出炉:国人需要关注这3个数字》
①央视新闻2025.03.21《科学饮食+规律运动 轻松管理体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