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浓的十月
假期刚过
一起看似普通的离婚后财产纠纷案
静静躺在待办系统中
谁也不曾想到
这起案件背后
竟牵涉着一段纠缠了整整十年的恩怨
时光回溯到2012年,许大姐与赵大哥经法院判决离婚。本该各自开始新生活的两人,却因一处房屋的归属问题,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承办法官在翻阅卷宗时惊讶地发现,仅2015年一年间,围绕这处房产就先后产生了三起诉讼,最后都以撤诉告终。
“这不仅仅是一处房子的纠纷,更是一个家庭未了的心结。”承办法官深有感触地说。原来,这对曾经的夫妻在离婚时曾签下协议,约定将房屋留给独生子。但因种种原因,这份充满父母深情的协议未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像一首未完成的曲子,在时光中静静等待着一个圆满的终章。
调解伊始,双方都带着深深的戒备。赵大哥一开口就亮出了法律底牌:“我懂法,我们当年没按协议离婚,她现在起诉没有依据!”语气中透着十年纠纷留下的疲惫与固执。法官却不急不躁,循着亲情的脉络轻声探问:“既然当初都同意把房子留给孩子,现在怎么又不同意了?”这一问,仿佛打开了情感的闸门。赵大哥叹了口气:“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什么不都是留给他的?可她这样没完没了地起诉……”原来,这位看似强硬的父亲,内心始终装着对儿子的深情。
与此同时,许大姐也有着她的担忧:“我不跟他调,法院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在她看来,只有一纸判决才能给她想要的安全感。法官洞悉了双方的症结所在,不是不愿给,而是缺乏信任。于是耐心解释道:“调解书同样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能更好地实现你们共同的愿望把房子留给孩子。”就这样,在法官的穿针引线下,两颗冰冷的心开始慢慢融化。最终,这对争执了十年的昔日夫妻,为了孩子的未来,共同在调解协议上签下了名字。
望着他们离去时如释重负的背影,承办法官欣慰地说:“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智慧。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再深的心结也能解开。”
这起跨越十年的纠纷
终于在法、理、情的交融中
画上了圆满句号
正如古语所说
法者,天下之公器;调者,仁者之用心
在这场调解中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纠纷的化解
更是一个家庭重拾的温情与希望
【松原中院欢迎您关注】
来源:乾安法院
初审:崔苍竹
复审:龙 涤
终审:李 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