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在国内刚火没多久,订单破千架,航线上座率稳,乘客口碑也好!
![]()
眼看要向世界迈步的时候,西方国家突然在认证上动手脚,EASA推迟审查,FAA故意设卡。
这波操作来得猝不及防,细想却满是疑点,西方是真为安全着想,还是早盯着C919,就等着这一刻拦路?
![]()
C919从2008年立项到现在,每一步都挺提气,2017年在上海首飞,2022年拿到民航局的准生证,2023年5月东航开了首次商业航班,到现在交付了二三十架,飞得越来越稳。
国内航空公司也特别给面子,国航、南航、东航这些大航司,纷纷下单,总订单量轻松破了1000架。
![]()
就拿上海飞成都的航线来说,C919的上座率常年在八成以上,有时候想买票还得抢。
乘客体验也不错,有人说坐进去比别的飞机宽敞,还有人夸行李架设计得巧,24寸箱子能直接塞,加上安全记录零事故,大家对这架中国大飞机的好感度蹭蹭涨。
单看国内,C919完全是明星选手,不用愁订单,不用愁乘客,连运营成本都比国外同类飞机低20%左右。
![]()
照理说,这样的飞机,出国闯闯也该顺理成章,可现实却没这么简单。
想让C919飞遍世界,得先拿到欧美航空机构的准飞证,欧洲要过EASA这关,美国要过FAA这关,可这两张证,偏偏成了拦路虎。
![]()
先说说欧洲EASA,早在2022年,咱们就启动了认证,EASA还派专家来中国测试,当时大家都觉得今年差不多能拿证。
结果今年11月,EASA突然说要推迟,理由是审查复杂,这话听着简单,业内人却知道,这一推至少得等三年。
![]()
据说EASA提的要求比国际通用标准还严,比如噪声、排放测试,都要按欧洲自己的高标准来,连气动数据、软件认证都要反复改,说白了就是故意提高门槛。
再看美国FAA,更是把拖字诀玩到了家,2023年5月咱们递了申请,FAA直接甩来上百项要澄清的技术点,还要求鸟撞、疲劳寿命这些关键测试,必须找第三方机构复核。
![]()
这不仅增加难度,还大大拖慢时间,更气人的是,FAA沟通效率极低,基本靠邮件来回,一等就是好几个月。
可转头看他们对自家波音737MAX,之前出了严重事故,FAA的审查却被骂放水,这双重标准,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
其实说白了,不是C919技术不行,而是欧美不想让它进市场,全球干线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空客垄断,占了九成以上份额。
C919单机售价才7500万美元,比波音、空客便宜三四成,性价比这么高,一旦进来,肯定会抢他们的生意。
尤其是中国未来20年要近9000架新飞机,这么大的蛋糕,他们哪愿意分出去?
![]()
所谓的认证难,根本就是以安全为名的市场保护。
面对欧美卡脖子,咱们也不是没招,C919从一开始就做好了准备,现在手里握着两张王牌,足够应对挑战。
![]()
第一张王牌,是咱们超大的国内市场,光靠国内航空公司的订单,就够C919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现在国内航线还在不断加飞,未来把中国的天空先飞满,就算暂时不出国,也能稳稳立足。
而且咱们还在提升国产化率,之前发动机用的是欧美合资的,现在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今年就要试飞了,目前C919国产化率已经到了60%,以后还会更高,再也不怕别人在核心部件上卡脖子。
![]()
第二张王牌,是开拓非西方市场,咱们正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东南亚、中东很多国家都对C919感兴趣。
比如印尼狮航早就想下单,今年9月越南民航局更是公开提议,直接认可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和FAA、EASA的认证同等有效。
![]()
这可是个好开头,只要认可咱们标准的国家越来越多,欧美那套壁垒自然就不管用了。
虽然C919走向世界的路不好走,但咱们有底气,过硬的飞机性能、超高的性价比,背后还有强大的国家意志和完整的工业体系。
![]()
这场围绕蓝天的博弈才刚开始,咱们有耐心也有实力,慢慢跟他们耗,相信总有一天,C919能飞遍全球,让更多人看到中国造的厉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