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应用列表,不少人会发现:中国银行“缤纷生活”、北京银行直销银行、珠海华润银行“润钱包”等熟悉的银行App,正陆续贴上“关停公告”。2025年以来,这场从国有大行蔓延至城商行的App关停潮,已席卷十余家银行,昔日“一银行多App”的景象正在快速谢幕 。
这场关停潮绝非偶然,而是监管导向、成本压力与用户需求三重作用的必然结果。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对用户活跃度低、功能冗余、合规风险大的金融App及时整合或终止运营,为行业划定了刚性红线。从银行端看,独立App的运营成本高得惊人:某股份行信用卡App年运营成本达8亿元,人力、技术维护费用占据银行IT预算的15%-20%,而信用卡新用户增速已放缓至3%,边际收益难抵成本消耗。对用户而言,“一个业务一个App”的模式早已不堪其扰,切换登录、重复认证成为常态,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至2025年,手机银行App用户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功能冗余成为用户流失的首要原因。
此次关停的App主要集中在三大类:一是信用卡专项App,如北京农商银行“凤凰信用卡”、渤海银行信用卡App,其功能逐步迁移至综合手机银行;二是直销银行App,邮储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机构已完成整合,目前市场上仅存10余家,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三是生活服务类App,常熟银行“常熟生活”、苏州银行“苏心生活”等纷纷退场 。值得注意的是,关停并非放弃线上业务,而是告别“数字化焦虑”后的理性收缩——银行不再追求App数量的“面子工程”,转而聚焦核心渠道的“里子建设”。
整合后的银行App,正在向“一站式”生态进化。招行“掌上生活”以“省钱账本”功能实现月活5265.6万,稳居行业首位;交行“买单吧”通过“最红星期五”商户优惠,带动交易额增长25%;邮储银行则依托用户数据动态调整权益,App打开率提升30%。这些案例证明,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多而杂的渠道,而是少而精的体验。正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所言,数量不是关键,重点要解决“重开发轻运营、重注册轻活跃、重产品轻体验”的行业通病 。
展望未来,银行App的“瘦身运动”还将持续。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预判,更多活跃度低、体验不佳的冗余App将被淘汰,行业将呈现“头部银行做生态、中小银行做特色”的分化格局。头部银行可依托技术优势构建全场景服务,中小银行则可通过聚焦区域民生、借力金融科技公司实现轻资产转型。对用户而言,无需为App关停过度担忧,银行通常会提前30天发布公告,引导功能迁移,保障资金与服务不受影响。
这场关停潮,本质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深刻变革。当银行不再执着于App的数量竞赛,而是深耕服务体验与场景融合,数字化才能真正赋能金融、惠及用户。毕竟,金融服务的核心是信任与便捷,而非冰冷的应用图标。
你手机里有多少个银行类App?是否经历过功能迁移的困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与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