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木扉轻启,撞进滇中旧时光
夏末的风携着抚仙湖的湿润,穿过马房村错落的屋舍,漫过青石板上的苔痕,落在“叁间客”的木匾上。这是2024年夏末,我拖着行李箱撞进了这座藏在滇中村落里的院子。当我站在叁间客客栈的木门前,推开门的瞬间,竹编纹理的门板发出轻响,古朴大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
院角的假山叠着清浅的泉声,竹影筛下细碎的光,落在铺着鹅卵石的小径上——像把整幅水墨画裁碎了铺在脚边。老木梁柱撑起的屋檐下,老板笑着迎出来,说这院子是2019年起的,梁柱都是本地老木,连扇雕花窗,都是从村里旧宅寻来的老物件。
![]()
栖居:木色温柔,藏着岁月静好
我的房间在二楼,二楼的客房是纯粹的原木世界,床榻、桌椅皆为本地老木所制,触感温润。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被褥上,裹着阳光晒透的暖香,墙上的水墨山水与窗外的村落景致相映成趣,连空调的白机身都被木框衬得温软。
![]()
临窗摆着把竹椅,午后坐在这儿,能看见远处村落的土坯墙,和墙根下晒着渔网的老人——那网绳上还沾着抚仙湖的潮气,是渔家人没说出口的生活。网绳上的潮气又混着草木香飘进房间,那一刻,便懂了何为“归园田居”的惬意。没有复杂的高级设施,却用本真的质感,让人体会深刻。
![]()
沐浴:静享时光,抚平身心疲惫
推开浴室的门时,先撞进眼底的是青灰石纹墙,再是原木柜制成的洗涑台,指尖落上去,能触到叁间客老木的纹路。石纹盆卧在柜上,釉色里晕着细碎的蓝。镜边的小木架搭着洗漱物,瓶瓶罐罐的白,衬得木色更暖,连墙里嵌着的插座,都被这温软裹成了不突兀的点缀。
![]()
玻璃门的格纹是中式的雅,暖光从门缝里漫出来时,像给这方小天地笼了层纱。挂杆上的垂着的毛巾,柜子下的拖鞋,马桶的白瓷,都透露着妥帖的干净与舒适。
![]()
食味:私房珍馐,裹着湖光与乡愁
傍晚跟着老板去吃私房菜,客栈的私房菜藏着独属于抚仙湖的风味,而铜锅煮湖鱼是必尝的美味。餐厅的长桌也是整根原木凿的,菜盘里盛着铜锅煮的湖鱼,鲜气裹着姜香漫开。鲜美的鱼肉裹着姜香,一口下去,满是湖水的清冽与食材的本味。席间听老板和同桌的旅人闲谈,马房村早年是军马营,墙上的“八骏图”藏着当年的军马文化,而盘中的鱼虾,又诉说着世代相传的渔文化,一口美食,一口故事,皆是岁月沉淀的滋味。
![]()
闲趣:烟火人间,漫享村落慢时光
饭后的时光是惬意的。当我溜达到棋牌室,临时起意,约上三五旅伴,在棋牌室里伴着木窗漏进的月光打牌,或是在KTV唱一首民谣,歌声混着远处村落的犬吠,烟火气十足。
![]()
若是想安静,我便沿着村道漫步,穿梭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看着土坯墙和老槐树,似乎能感受到一丝过往;或是前往附近的生态湿地公园,在湿地的草木间穿行,感受抚仙湖的水文化,看水光潋滟,听鸟鸣啾啾,让身心都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
![]()
离别:意犹未尽,带着水汽与暖意
离别的清晨,雨丝轻飘,院中的泉声愈发清晰。站在木门前回望,叁间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着古乡村庄的韵味、抚仙湖的水汽,以及渔文化、军马文化的厚重。这里没有豪华设施,却有真诚的服务;没有喧嚣热闹,却有动人的烟火。这场旅居,不是匆匆路过,而是一场与古意、自然、烟火的温柔相拥,叁间客的美好,早已刻进心底,成为日后想起便觉温暖的记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