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一段融汇中俄的“红色旋律”在上海城市剧院奏响。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此开启其第五次中国巡演,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用音乐桥接东西。
作为乐团第五次中国巡演的首站暨上海唯一一站,本场音乐会在指挥家瓦列耶夫的引领下,以精心编排的中俄曲目引发沪上听众的情感共鸣。
俄罗斯风格的沪上之夜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唯一下属交响乐团,乐团成立于1878年,迄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最具有俄派风格的乐团之一。
音乐会上半场以“严肃交响”为主线,聚焦战争的反思与民族的坚韧。开篇之作是关峡的《第一交响序曲》。作品由关峡创作歌剧《悲怆的黎明》的音乐改编而成,2001年,关峡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创作配乐时,又将歌剧中的序曲音乐作为电视剧的片头曲,发展形成如今的《第一交响曲》。
![]()
“在理解这部交响作品的时候,我们或许应该从歌剧和影视作品中,找到其精神内核。”瓦列耶夫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应该如何回望战争?瓦列耶夫的答案,也放在了第二首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降E大调第九交响曲》之中。该作品创作于1945年,以轻快的古典风格,与战争的悲壮氛围形成反差,作曲家以喜衬悲,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叩问。
![]()
上半场两部作品以音乐语言传递对历史的凝视,展现了乐团对中俄交响作品的驾驭能力,亦满足了资深乐迷对艺术深度的追求。下半场则转为“缤纷小品”集锦,以通俗性与感染力点燃全场。
![]()
乐团特别为此次中国巡演编创的“中俄作品串烧”将演出推向高潮。《歌唱祖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熟悉的旋律引发观众齐声合唱,掌声随节拍起伏。“俄罗斯作品是乐团的灵魂,而中国曲目的选择则是对中国观众的尊重。”指挥家瓦列耶夫表示,这种跨越文化的共鸣,亦是乐团“以声传情”的巡演初衷。
红色主题与艺术普及并行
本场音乐会,是上海城市剧院2025“红色旋律”演出季的重磅收官。自2021年以来,该系列已成为剧院的年度重点项目。
![]()
本年度演出季历时约六个月,总计9场演出,形式涵盖音乐会、话剧、舞剧等。该系列以“历史回响、时代共鸣、未来展望”为叙事脉络,在继承红色根脉的同时,也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红色主题+传统国潮”的鲜明特色。诸如话剧《向延安》《大江北望》、沪剧《金绣娘》等,共同构建了“红色基因的在地化传承”。
![]()
据上海城市剧院总经理王闻介绍,今年,该系列上座率稳定在75%—80%,明星版话剧《向延安》更达95%,受众覆盖青少年及中老年群体,观众反响呈逐年向好的趋势。
![]()
在上海多元的演出格局中,保利城市剧院凭借“经典音乐+红色主题+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定位,开辟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剧院致力于长期市场培育,一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美育培养,二是满足中老年观众的精神需求。“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艺术阵地,通过寓教于乐的策划,为城市输送高质量精神文化食粮。”王闻表示。

记者:王若曦
部分供稿:上海城市剧院
初审:陈依婷
复审:方雨斌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