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6年立春在除夕前,老人说“逢立春要躲春”,哪些人要躲春?
2025年从农历上来看,是乙巳蛇年,有闰六月,并且,年头年尾各有一个节气,故称“双春年”。
“双春年”不是说一年有两个春天,而是指阴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为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
![]()
2025乙巳蛇年中的两个立春,前一个是在乙巳年正月初六,后一个是在乙巳年腊月十七。
老话说“逢立春要躲春”,乙巳蛇年里有两个立春,躲春的是同一批人吗?下面来了解一下!
“躲春”是旧时民间习俗,又称“打春躲太岁”,源于道教信仰,始于星辰崇拜,即便是现在,我们从一些版本的万年历中还能够看到“躲春”的标注。简单来说,就是当年犯太岁的生肖属相之人,需要独自安静地“躲”起来,避免与他人发生口角是非,以祈求新的一年顺遂平安。
什么是“太岁”呢?
古人的认知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看待宇宙和自然事物都是基于阴阳五行的。比如,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天有五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和土星)。
水星在古代叫作辰星: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始终在太阳两侧“徘徊”,最远不超过三十度。古代将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恰好约三十度,因此得名“辰星”;
![]()
金星在古代叫作太白:作为夜空中亮度最高的行星之一,它要么在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古称“启明”),要么在黄昏时见于西方(古称"长庚"),白光夺目、亮度极强,故称“太白”;
火星在古代叫作荧惑:它的表面呈暗红色,荧荧似火,更特别的是它的视运动轨迹多变——时而向东行,时而向西退,让人捉摸不透,“荧惑”之名便源于这份“迷惑性”;
土星在古代叫作镇星、填星:它绕天一周约二十八年,几乎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仿佛"坐镇"在每一个星宿方位,再加上它呈黄色、与五行之“土”对应,故称“镇星”;
![]()
木星在古代叫作岁星:古人观测到它绕天一周约十二年(现代精确测量为11.86年),刚好和十二地支的周期相近,于是用它所在的星次来纪年,这就是“岁星纪年法”,“岁星”也因此得名。
说到“岁星”,就不得不说“太岁”。古人发现“岁星”的运行方向,和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是相反的,用它纪年时不够方便,于是便设想了一个虚拟天体——“太岁”。
太岁的运行周期和岁星相同,但方向与十二地支一致,每一年太岁对应的地支,就是当年的“太岁所在”。
![]()
中国古代民间的说法是,每年都有一位“太岁神”轮值,掌管人间福祸。如果某个人的生肖(属相)与当年的太岁相“冲”、“刑”、“害”、“值”(即常说的“犯太岁”),那么按传统习俗就要考虑“躲春”。
那么,为什么要“躲春”呢?
民间的说法是,立春是阴阳相争时刻,气候开始交接,犯太岁人的“气场”被认为比较弱,更容易受到混乱气场的冲击,或与“太岁”发生正面冲突,从而“开局不利”,更有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目的是为了迎福纳吉,祈求好运,以一种低调、平稳的姿态进入新的一年。
今年是乙巳蛇年,是“属蛇”的本命年,犯太岁的生肖还有“属猪”、“属猴”、“属虎”的人以及运气差的人可以考虑“躲春”。
![]()
上面已经说了,乙巳蛇年前后有两个立春,那么都是同一批人躲春吗?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通常只需要躲一次,也就是第一个立春时需要躲。
因为,流年太岁是以干支来计算的,比如2025年是乙巳年,太岁是“乙巳太岁”。这个太岁是从2025年2月3日(立春)开始上任,到2026年2月3日(立春前)卸任。
第二个立春(在年末)虽然也叫立春,但它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个干支年(丙午马年)的开始了。对于乙巳年来说,这个时间点太岁即将卸任,影响力已经减弱。
而对于丙午马年来说,此时需要躲春的,应该是下一批犯丙午太岁的人,而不是犯乙巳太岁的人。
也就是,生肖马、鼠、兔、牛这四个属相的朋友,如果比较在意传统习俗,可以考虑在2026年立春交节的那个特定时辰进行“躲春”,以求一种心理上的安稳和新年顺利的好兆头。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您认为,两个立春都需要躲春吗?是同一批人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