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鸣响“发令枪”。这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带来的是全民健身意识的集体强化。过去,体育常与专业运动员绑定,公众多为旁观者;而十五运会通过设置群众赛事、联动社区活动,让体育成为“人人可参与”的大众活动。当居民也能组队参加健康挑战赛,体育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赛场风景”,而是与居民自身健康紧密相关的一大选择。借力体育盛会激活全民健身新动能,是十五运会带来的新启示。
政策联动构筑“健康底座”。十五运会筹备与全民健身计划同步推进,广东各地政府将体育设施建设、公共活动空间优化纳入民生工程。社区新增健身器材,城市拓展步道绿道,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想运动”的民众有了“能运动”的空间,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体医融合有利于“治理跃迁”。以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为例,十五运会筹办期间,健步走活动、家庭健康挑战赛等群众体育活动密集开展,营造了“人人可参与、家家能互动”的健康氛围。由此可见,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不能靠医疗体系“单打独斗”,而需要政府、医疗、社区、家庭等多方协同,以体育活动等推动社会健康治理。
社会共建凝聚健康共识。家庭成为健康管理新单元。在十五运会的带动下,父母带孩子参与亲子运动,子女陪老人参加健康讲座,健康理念在家庭中代代传递;志愿者走进社区,提供运动指导、健康咨询,成为全民健康推动者。当体育成为城市文化的共同语言,健康成为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建设也就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要实现从“赛事热度”到“健康常态”的跨越,需要多方主体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在政府层面,要持续完善体育设施、优化相关政策,让“运动有场所、健康有保障”;在社区层面,需搭建常态化健身平台,如定期举办社区运动会、健康沙龙,让“运动不打烊、健康常陪伴”;在媒体层面,要突破“赛事报道”局限,多讲述普通人的健康故事、传播科学健身知识,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当全民健身不再是口号而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当个体健康不仅仅是私事,也是社会责任,才能助力实现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的转变。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助理研究员 郭伯堂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