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贵阳新闻讯 在11月7日举办的“儒学大家谈:阳明心学的日用之道”学术研讨活动中,浙江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绍兴市兜率天宫景区、江西閤皂山景区创始人潘建国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体会和阳明文化的内核相融合,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凡事须向内求”的观点。
![]()
潘建国回忆了自己从年轻时初入职场,在经历了北漂岁月、事业遭遇坎坷之后,在因缘际会中受到了阳明文化的启发,后者的格物致知讲求“格的物是事”,要从内心求,而不是向外求,这一点对于当时正处于迷茫期的潘建国大有裨益。他在阳明文化中领悟了“立乎其大”,慢慢的克私欲,打通了人生的瓶颈,从而投身公益事业,回归弘扬阳明文化及回馈社会的角色。
他表达了自己体悟阳明心学的感悟。人生需要王阳明这样一位精神导师,要行万里路还需明师导航指路。要记住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凡事须向内求,心能转境。要确立人生高远、利他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践行知行合一,无事不办,在“知”(良知、认知、志向、目标)上提升(强大内心),在“行”上努力(事上磨练);毛主席在《心之力》就提出过,人的心力(知)与体力(行)共行一事,事便未有难成者。
潘建国还说,人要致良知,成就非凡自我,心有良知我制外,心无良知外制我。凡事须持“良知(是非之心)”才能破心中贼(私心、贪欲、名利),无“私”才能成“公”,无“私”才能强大内心,“无我”才能成就“大我”,利他才能自利。利与利他是不二的,人生须在在良知的指引下通过利他成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价值和意义。人生的意义不是由其长度赋予的,而是由其存在的价值决定的。
对于当代年轻人,潘建国真诚建言,庆幸有生之年遇到阳明心学,给他的人生装上了翅膀,今天才能够飞这么高,这么远。在当今四处内卷的时代,在别人躺平的时候,如果年轻人能够装上阳明心学的翅膀,相信必将前途无量。
记者 王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