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学说”将眼睛由外至内划分为五个区域,称为“轮”。每一轮都与一个特定的脏腑相对应,其健康状况直接反映了对应脏腑的精气盛衰。
![]()
Part.01肉轮 —— 对应脾与胃
· 部位:上下眼睑(眼泡)。
· 解读:眼睑主司开合,肌肉丰厚,故属“肉轮”。脾主肌肉,运化水谷精微。因此,眼睑浮肿、下垂、红肿或频繁针眼(麦粒肿),常提示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不畅。
Part.02血轮 —— 对应心与小肠
· 部位:内、外眼角及附近的血络(血管)。
· 解读:心主血脉,故两眦血络属“血轮”。当心火亢盛时,眼角可能出现赤脉贯睛、通红灼痛;若心血不足,则眼角血脉淡白不清。
Part.03气轮 —— 对应肺与大肠
· 部位:白睛(球结膜和巩膜)。
· 解读:白睛色白坚实,居于表层,主司气体交换,故属“气轮”。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所以,白睛发红、充血、干涩或水肿,多与肺热、外感风热或大肠积热有关。
Part.04风轮 —— 对应肝与胆
· 部位:黑睛(角膜)。
· 解读:黑睛透明如膜,位于眼球前部,易受风邪侵袭,故属“风轮”。肝开窍于目,主疏泄。黑睛的病变,如角膜炎症、翳障(瘢痕)、畏光流泪等,往往与肝胆火盛、肝风内动或肝胆湿热相关。
Part.05水轮 —— 对应肾与膀胱
· 部位:瞳神(瞳孔及其后方的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全部内眼组织)。
· 解读:瞳神深邃似井,能折射光影,内含津液,故属“水轮”。肾主水,藏精。一切关于视觉的本质功能,如视力模糊、视物变形、夜盲、青光眼、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深层眼病,多责之于肾精的盈亏。
五轮学说的现代意义
“五轮学说”的核心智慧在于 “整体观” 。它告诉我们:
· 眼病可能是“表象”:许多眼部问题,其根源可能在遥远的脾胃、心肺或肝肾。单纯治疗眼睛,可能只是治标。通过观察眼睛不同区域的变化,中医师可以窥见体内脏腑的早期失衡,从而实现“见微知著”的预防性诊断。
结语
五轮学说如同一幅精密的人体眼部地图,将双眼的不同部位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当眼睛出现不适时,它指引我们不仅关注局部症状,更要探寻其背后的脏腑失衡根源。这种从整体着眼、内外兼治的诊疗思路,正是中医眼科的智慧与魅力所在。
如果您正被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等问题困扰,不妨对照这张“眼部地图”自查一下吧。
撰文 |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中医眼科医生 程扬
![]()
程扬 主治医师
毕业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曾于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及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眼表疾病诊疗经验,尤其对各类原因引起的干眼症有系统诊治能力。
擅长: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内调外治,注重整体辨证,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中医眼科治疗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