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自主生产350纳米芯片了!”这一个消息曾经也是让业内人士怀疑是不是多写了一个零。没错,不是最先进的5纳米或者是纳米,而是350纳米,这正是俄罗斯芯片产业的现状。
最新的数据是显示俄罗斯是计划到2030年实现28nm芯片的国产化,但是在全球追逐更小纳米的一个竞争当中,俄罗斯却彰显出了从容不迫的样子。
![]()
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协会2023年的统计是显示:俄罗斯在全球的芯片采购量中占比仅仅只有0.1%,几乎是可以说忽略不介意的那种,这一个数据也是揭示了俄罗斯不惧怕芯片制裁的一个核心原因了。
没有了需求,就没有软肋了,俄罗斯的半导体设备和电子集成电路的进口价值约是20亿美元,跟中国上万亿元的一个半导体产品出口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情况更加是能说明这一个问题。俄罗斯几乎是没有全球知名的手机或者是电脑品牌的,汽车产业也是这样的,西方的制裁以后,俄罗斯大街上的欧美汽车迅速地被中国的品牌给取代了。
在金色和航空航天领域方面,俄罗斯也是采用了独特的一个技术线路,导弹武器的相控阵雷达里面,美国是使用了先进的数字芯片来提升性能,俄罗斯则是使用他激晶体振荡器(模拟电路)来替代的。
![]()
这种设备要比现在芯片要大很多,但是比传统的集成电路要小,能够满足基本的一个运算需求的,俄罗斯的防空导弹体系就是采用了类似的一个技术了。
俄罗斯的技术原则是不追求最先进,只保证效果相当这种特定的解决方案。在军事领域是可行的,但是难以推动民用产业上面的发展。
![]()
苏联时期的技术路径选择影响了今天俄罗斯的一个芯片产业,当年美国跟苏联都是使用了真空电子管计算单元的,美国转而向晶体管小型化和平面化,发展成了集成电路。
苏联也是取得了技术性的突破,但是没有大力去发展集成电路,他们是认为核爆产生的电子脉冲会烧毁集成电路,而电子管的设备是能够安然无恙的。
![]()
这一个判断也是有合理性的,但是核战争到现在也没有爆发,集成电路的技术却是在飞速的发展,苏联一步落后,直接也导致了后续的差距是不断的在扩大。
俄罗斯转向跟伊朗进行半导体的合作,试图实现技术的多元化,但是伊朗的技术水平也是很有限的,合作的效果也是有待观察。
![]()
相比之下,中国的芯片产业就出现了不同的一个态势了,2024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额是达到了3856亿美元,主要还是集中在CPU、GPU、AI芯片等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
在这样的一个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芯片国产化率是持续地提升到2025年,中国的芯片产业国产化率已经是提升到了35%,在AI芯片等领域的市占率也是突破了30%。
![]()
俄罗斯还公布了EUV光刻机的发展路线图,从年持续到2037年,俄罗斯科学家的微结构物理研究所的方案独具特色:采用的是11.2纳米波长的极紫外光,使用的是氙等离子体光源。
这一种差异化的设计也是避免了复制ASML的复杂体系,但是这也意味着是需要自主开发整个生态系统的。
![]()
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的芯片产业的发展路径跟他们的整体工业结构也是密切相关的,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现在也是决定了俄罗斯在芯片领域采用差异化竞争的一个策略。
俄罗斯的芯片产业现状也是引发了思考:在全球化跟技术智力之间,各国应该怎么样去选择合适自己的一个发展道路呢?
参考资料: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3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
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进出口数据》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2030年半导体发展规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