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山西古建》2026日历新书分享会在太原市钟楼街观汾学术酒吧举行。现场,这本日历主编、自媒体“杨爸图说”主理人、知名艺术沙龙“行谈”策划人杨大炜和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研究院研究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协会秘书长贺大龙以“解码山西古建”为主题展开对谈,通过“线上+线下”分享方式,带领广大观众聆听千年匠心,近距离感受山西古建筑之美。分享会由三晋出版社·问弗文化工作室、行谈艺术史沙龙、山西晚报·文博山西主办,文博山西视频号、山河+客户端、山河视频抖音/快手号等平台进行了直播。
![]()
当日,现场座无虚席,直播间网友们更是频频留言互动,与两位嘉宾共同探索山西古建筑的魅力。杨大炜称山西为“可爱的山西”,他从古人审美、璀璨文化到当时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阐释出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在山西得以保存。他表示,山西的每一座古建筑都有自己的“建筑意”,你可以遇见“大唐”,可以遇见“传奇”,还可以见到“琉光溢彩”。
![]()
杨大炜还为观众分享代表性古建筑图片以及背后的故事,从五台山南禅寺到晋城市陵川西溪二仙庙,他生动地讲述着寺庙之美、结构之美、塑像之美。从古建筑本体到壁画、砖雕、大木作,杨大炜还向大家分享了“换个角度看古建”的方法,他以手绘“拆解”建筑,为大家形象地诠释着山西古建筑之美——“远山、古松、亭阁”。
![]()
“为什么有些古建筑不能修复或者修了和没修一样?为什么墙面不刷白、柱子斗拱不上漆、塑像不去灰?”“现代人是否传承了古人的手艺?能否制作出一样的宋金元等木构建筑?”“古建筑不用钉子吗?有哪些地方会用铁钉?”面对网友们的提问,贺大龙一一解答。贺大龙表示,修复古建筑遵循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很多匠人修复古建筑讲究如旧修旧,以天台庵为例,很多游客看不出它修复的痕迹。
此外,贺大龙以晋祠宋代塑像为例,解析这些塑像的多元表达。“每一个功能性附件都赋予了艺术与美的意义,打开这本《山西古建》日历,一年365天,大家每天都可以走近一座古建筑,去了解它的故事。”贺大龙介绍,认识古建筑有方法,这本日历将带领观众开启一场山西古建巡礼。
“主体建筑的雄浑震撼,壁画彩塑的精彩绝伦、斗拱间的力学美学、藻井里的星河璀璨、鸱吻上的岁月风霜……”杨大炜介绍,《山西古建》2026日历是一本行走的工具书,也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部朝圣山西的指南书。它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全书按照古建筑年代排序,从北朝云冈石窟到清代阮氏双碑楼,集合30余位古建摄影大咖、500余张古建高清大图、200幅手绘图解古建奥秘。
来 源: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孙佳森
责任编辑:王 淼
校 对:晓 亮
值班主任:费 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