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为新周报、《1750-1950的中国》
北伐成功以后,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但无权威可言,当时中国之状况,与此前军阀割据之形势别无二致。如果非要说有变化,那就是在中原大战后,各方军事力量重新洗了一次牌。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收服大小军阀,利用官位钱财各种方法,而其实,直至蒋逃离大陆,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也没有停止过。
01 有名无实的“统一”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被日本关东军炸毁,张受重伤,不治身亡。接任统治东北的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注: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史称“易帜”。
东北易帜后,中国全境均悬挂起青天白日旗,然而,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这样的统一徒有其名,并无其实。
北伐战争后期,所有参加北伐的军事力量被编成四个集团军。北伐成功以后,除由蒋介石指挥的第一集团军受国民政府节制之外,虎踞中原的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扼守华北的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控制两广的李宗仁第四集团军,还有据守关外的张学良东北军,均自成体系。
他们在各自控制的地盘上,把持军政、财政甚至外交大权。虽然他们一再表示服从中央,但中央政府于他们素无权威可言,军政号令在他们的势力范围内一概无效。他们所依仗的,当然是手中的枪杆子。
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范围只不过长江中下游数省而已,名义上是中央,实际上与一个地方政府无异。但是,这个不能号令全国的中央政府,却要承担中央政府的责任;这个不能从全国其他地方取得财政收入的中央政府,却要负担这个国家如天文数字一般的外债。可以想见,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何等的尖锐。
在北伐中取得了政治资本的蒋介石虽然看上去势头很猛,实际上,在国民党中央以及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并不巩固。
![]()
02 中原大战背后的钱权交易
1925年11月23日,中国国民党部分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国民党政治人物,被视为国民党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西山会议派”。
一向以孙中山继承人自居的汪精卫以及一批被称为“西山会议派”的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对蒋介石一人独揽军政大权心存忧虑,因而多方掣肘。在此情势下,依靠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蒋介石在他的政治才华发挥殆尽之后,也只有拿起手中的枪杆子。稍有区别的是,蒋介石以中央为凭借,以统一为名号舞刀弄枪。
当日中国之状况,与此前军阀割据之形势别无二致。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之后,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果非要说有变化,那就是各方军事力量有过一次重新洗牌。1928年底至1929年春于南京召开的军队编遣会议,因在兵力裁撤的数量上分歧太大而无果而终。蒋介石与各军事集团尤其是冯玉祥集团的矛盾公开化,各方遂积极备战,准备开打。其他军事集团当然不想背负反对中央政府的恶名,于是打出了“反蒋”旗号。
1930年3月14日,第2、第3、第4集团军57位将领联名通电促蒋下野,次日,通电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武力讨伐蒋介石。
4月5日,蒋下令讨逆,中原大战爆发。双方都封远在关外的张学良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以笼络这位对战争成败至关重要的东北少帅,但张学良一言不发,坐观成败。
初期,联军进展顺利,尤其是冯玉祥的西北军,骁勇善战,胜果累累。但联军虽非乌合之众,却各怀异志,相互之间不能配合,后勤供应缺乏保障。至8月间,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9月18日,看准了风向的张学良通电拥蒋,11万东北大军挥师入关。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于全线败退之后通电下野。
张学良入关之前,蒋介石除许以1000万大洋之外,还答应在阎、冯垮台后,将华北和青岛交与张掌管。于是,张学良除接管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之外,还受命改编阎、冯之军队。
东北少帅张学良在此次中原大战中坐收渔翁之利。冯玉祥是中原大战中的大输家。战后,阎锡山、李宗仁都保住了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唯有冯玉祥,不但丢掉了所有地盘,其惨淡经营二十余年的西北军也被肢解。
03 胡萝卜和大棒之间,纵横捭阖
稳操胜券的蒋介石于当年的10月10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不无得意地宣称:“此战之中,逆军集全国各派反动之大成,而终不免于覆灭,则此战之后,绝不致再有军阀复敢破坏统一,叛乱党国。”
不过,今日之“反动派”、“军阀”,昔日却与蒋系亲密之同志,有的还换过金兰拜过把子。战争初,蒋之左右不无担心地说,今天消灭甲,明天消灭乙,闹得人人自危,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何以善其后呢?
蒋愤然作色而又十分自信地说,只要人们要官要钱,我就有办法。既可以用帮会中磕头换谱之类的把戏与人结盟,又可以在兄弟反目之后毫不留情地拿起枪杆,还可以在血流成河之后以高官厚禄善后。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纵横捭阖,简直妙不可言!
此一战,“成果”不可谓不多:个人方面,蒋介石树立了在党国中的威信;军事方面,最大的对手冯玉祥烟消云散,阎锡山、李宗仁俯首称臣,东北王张学良也被成功地安抚;经济方面,国民政府在战后取消“厘金”、废除“关余”,实行关税自主(注:“关余”即每年收取的关税先交给列强作为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赔偿款,余下的才发还给中国政府);外交方面,中央政府自此成为对外交往的唯一合法主体。
但是,由此造成的负面效果也很大:参战各方共动用了150余万兵力,死伤30余万;消耗民财无数,黎民之苦痛,不忍记述;拥兵自重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各军事集团只不过又重新洗了一次牌而已;政治问题也没有因拿起枪杆子而迎刃而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