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电影节惯例,未获奖影片主创提前离场属常态,团队已收拾行李准备动身。但20:06颁奖现场传来喜讯,团队第一时间祝贺并等待召回——影视行业的“荣誉共同体”,本就该在高光时刻共享荣光。可等来的不是返场邀请,而是20:20的第三条通知:“白姐可正常回国”。新晋影帝王传君等主创被临时召回登台,唯独女主角白百何被排除在外,其经纪人甚至未获闭幕式入场资格。王传君获奖感言中“感谢白百何,是你照亮了我”,更让这场缺席显得刺眼。就像一场派对,主角被通知离场后,却被告知是最大赢家,而大门早已关闭。这种割裂感,远比未获个人奖项更伤人
![]()
东京的争议并非孤例,三个月前的釜山电影节早已埋下伏笔。9月,白百何携《罗目的黄昏》参会,却遭遇连环尴尬:发布会因剧组未协调险些被拒入场;官方新闻照只有导演和制片人,不见她这位女主角;制片方多次直接联系她出席闭幕式,被她以“工作对接经纪人”为由拒绝——这本是行业基本规范,却成后续“双标”指责的把柄。
两场电影节的相似困境,让白百何团队的质疑显得有理有据:为何釜山的沟通混乱未整改,东京又重演“忽视主演”?为何同样是获奖,其他主创能被召回,唯独她被允许回国?这些疑问戳中了核心矛盾:演员在拍摄宣传期被当成核心资源,却在荣誉分配时被“选择性遗忘”,这正是工作室痛斥的“工具人困境”。
![]()
事件发酵后,各方立场迅速分化,一场围绕“体面”的舆论博弈正式展开。白百何方始终站在“维护职业尊严”的制高点,表态“不后悔选片,但拒绝被敷衍”,精准戳中职场人共情点——“干活时想起你,领奖时忘了你”的经历,谁没体会过?
制片方的回应则避重就轻,只强调“获奖通知无差别发送”,晒出经纪人的“恭喜”回复,却对“未邀请返场”的核心问题避而不谈。这种模糊回应非但没平息争议,反而加重了网友质疑:“无差别通知为何只有白百何被允许回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