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调整了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将“来远”舰遗址、“靖远”舰遗址纳入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更名为“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
从2017年至2023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持续七年在威海湾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和研究工作,确认了三艘甲午沉舰身份及保存状况,出水4000余件文物。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沉舰遗址,均位于威海市刘公岛以南威海湾海域内,包含“定远”舰遗址、“靖远”舰遗址、“来远”舰遗址三处。
2022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以“定远”舰沉船所处的“威海湾一号沉舰”遗址列为全省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2023年10月,山东省完成威海湾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国家文物局公布威海湾甲午沉舰水下考古成果,确认发现“来远”舰、“靖远”舰。为做好“来远”舰、“靖远”舰的保护,2024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调整工作,并委托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承担具体工作。2025年3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赴威海对“定远”舰、“来远”舰、“靖远”舰遗址区域进行了测绘,并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划定了保护区域范围、拟定了保护措施。4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会同威海市相关部门召开成果座谈会,根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了调整完善。9月,经省直部门会签和威海市政府确认,确定了最终水下文物保护区范围和保护措施。
水下文物保护具有分布广、区域大、监管难等特殊性,为已探明的水下文物密集区整体划区进行预防性保护,非常有必要。这次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调整和保护措施的提出,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对水下文物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首次实践,对促进水下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位置图
![]()
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位置图
“定远”舰遗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东南海域,处于4~6米深的水底,被埋于泥下3米左右,遗址主体长约110米,宽约32米,呈东西走向。遗址保存状况差,无完整的舰体,只见散落的钢板、船材及大量凝结物,发现铁甲、铁管和铁板等沉舰遗迹,出水文物总计1700余件。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夏季,通过四次重点调查和研究工作确认了沉舰身份及保存状况。威海湾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定远舰遗址保护区拐点坐标为:
1. 37°29′39.2977″N,122°11′27.7351″E。
2. 37°29′34.8292″N,122°11′27.7318″E
3. 37°29′34.8802″N,122°11′35.8652″E
4. 37°29′39.3877″N,122°11′35.8567″E
以上4点坐标连线范围内为水下文物保护范围。
![]()
停泊在德国码头的定远舰
![]()
“定远”舰遗址保护范围示意图
![]()
2020年9月18日,工作船在起吊“定远”舰铁甲
![]()
水下考古队员与出水后的“定远”舰铁甲合影
![]()
铜铭牌——2019年威海湾“定远”舰遗址出水
“靖远”舰遗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铁码头以南海域,处于4~6米深的水底,遗址主体长71米,宽13米,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遗址保存状况差,无完整的舰体,只见散落的钢板、船材及大量凝结物,发现21厘米主炮炮弹、哈乞开斯炮弹药箱等沉舰遗迹。2022年夏季,通过重点调查确认了沉舰身份及保存状况。威海湾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靖远舰遗址保护区拐点坐标为:
1. 37°29′21.4934″N,122°10′06.8087″E
2. 37°29′18.9182″N,122°10′03.5674″E
3. 37°29′15.0179″N,122°10′08.4724″E
4. 37°29′17.5929″N,122°10′11.7042″E
以上4点坐标连线范围内为水下文物保护范围。
![]()
靖远舰
![]()
“靖远”舰遗址保护范围示意图
![]()
水下考古队员在测量刚出水的“靖远”舰21厘米克虏伯炮弹
![]()
“靖远”舰遗址发现的37毫米哈乞开斯炮弹弹药箱
![]()
水下考古队员提取“靖远”舰哈乞开斯炮弹弹药箱
“来远”舰遗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旅游码头以南海域,处于4~6米深的水底,遗址主体长68米,宽37米,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遗址保存状况差,无完整的舰体,发现来远舰水手身份木牌、刻有“来远”字样的镀银铜勺等沉舰遗迹。2023年夏季通过重点调查确认了沉舰身份及保存状况。威海湾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荣获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来远舰遗址,保护区拐点坐标为:
1. 37°29′47.0934″N,122°10′30.5644″E
2. 37°29′43.6343″N,122°10′26.9839″E
3. 37°29′40.0584″N,122°10′32.3787″E
4. 37°29′43.5307″N,122°10′36.0072″E
以上4点坐标连线范围内为水下文物保护范围。
![]()
来远舰
![]()
“来远”舰遗址保护范围示意图
![]()
“来远”舰遗址水下现状
![]()
水下考古队员在“来远”舰遗址抽沙作业
![]()
“来远”舰三等水手于盛元身份木牌——2023年“来远”舰遗址出水
![]()
刻有“来远”的铜勺——2023年威海湾“来远”舰遗址出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