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余名妇联执委扎根一线、
5.3万余个女性就业岗位精准推送、
300余期职业技能培训
惠及2万余名妇女、
144个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
全域覆盖、
12338热线接听诉求近1.3万个、
2098所家长学校织密家教网络、
382名“两癌”妇女获精准救助
这些数据,
勾勒出“十四五”时期
南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事业的民生答卷,
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平等赋能的承诺、
维权护航的担当、家庭建设的温情,
让妇女全面发展更有底气、
家庭幸福更有保障。
![]()
平等赋能促发展
巾帼力量谱新篇
追求男女平等,彰显着对公平价值的深刻践行,推动妇女全面发展,则映照着社会向更高文明层次迈进的坚实步伐。
![]()
资料图
“十四五”时期,南昌紧扣妇女在政治参与、健康保障、文化提升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以政策落地打通平等通道,以资源整合破解发展难题,以精准服务激活女性潜能,推动妇女从“获得机会”向“全面发展”跨越,让每一位妇女都能在时代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以前村里开议事会,妇女只能旁听,现在我作为妇女小组长,能直接把姐妹们的想法带到村‘两委’会议上。”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妇女小组长万菊花的切身感受,正是南昌推动妇女政治参与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南昌明确“专职专选、定位产生”“交叉任职”等刚性举措,推动妇女在基层治理中“有席位、有声音、有作为”。2000余位村(社区)妇联主席、1.5万余名妇联执委、7800余位村妇女小组长,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村(社区)委女性成员、村“两委”女性负责人、“一肩挑”人数及社区“两委”女性正职等多项指标不断提升,这些数字背后,彰显着妇女参政能力的显著提升和基层治理活力的持续迸发。
从“家门口”到“全国舞台”,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延伸,从“传统领域”到“新兴赛道”,妇女工作的触角持续拓展。
五年间,市政府驻沪、驻深、驻厦、驻京办事处妇工委全部建立,为全市妇女工作对外交流及洪城女性对外风采展示提供了新的舞台和窗口。同时,成立了全省首家综合市场妇联、首个行业妇联——南昌市邮政快递行业妇联,进一步扩大了妇联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制度层面,我市推动相关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课程体系,市、县妇联主席进党校授课宣讲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好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从源头防范就业、教育等领域的性别歧视,为妇女全面发展筑牢制度屏障。
五年来,南昌围绕妇女“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构建多维度服务体系,连续多年举办“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3万余个,开展电商、家政等职业技能培训300余期,惠及妇女2万余人。
![]()
资料图
维权护航筑屏障
妇女权益有守护
妇女权益是妇女全面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从人身安全到劳动就业,从健康保障到婚姻家庭,每一项权益的落地,都关系着妇女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十四五”时期,南昌始终以“为妇女群众兜底、为权益保障筑墙”为目标,紧扣婚姻家庭、健康安全、劳动保障等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问题,构建“预防为主、调解为先、司法联动、关爱跟进”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用制度织密防护网,用服务传递温暖,让每一位妇女在权益受损时都能找到依靠、获得支持。
“没想到打一个电话,妇联就来帮我了。”曾女士因丈夫藏匿女儿、拒绝其行使探视权,拨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求助。市妇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安抚情绪,依据相关法律,启动司法联动机制对接法院,最终推动法院判定“轮流抚养”,让母女团聚。这起案件,正是市妇联健全维权机制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找路难、响应慢、解决难”痛点,南昌构建“热线+阵地+联动”三维体系,12338热线累计接听咨询、求助等各类电话近1.3万个,全市144个派出所全部挂牌“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12338妇联维权中心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且县区级均入驻当地综治中心;建立3个妇女儿童司法鉴定援助中心、14个维权法律服务站,吸纳155名律师组建“巾帼公益律师团”;创新“1+3+N”婚调模式,联动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推进家暴强制报告、困难妇女司法救助。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实施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项目,全市女性社区矫正对象重复犯罪率大幅下降。
婚姻家庭是妇女权益纠纷的高发领域,提前预防、主动干预才能减少矛盾升级。
“我们实行‘线上+线下’双预防模式,市、县两级政法委、妇联等单位均联合成立‘婚调委’,吸纳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调解队伍;2025年创新实施婚姻家庭权益护航行动项目,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矛盾,受到基层组织和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以案普法’专栏,发布婚姻家庭、劳动权益等典型案例解读,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年来,我市指导各级妇联组织联合网格员、妇女小组长、巾帼志愿者,开展婚姻家庭纠纷常态化排查,重点关注存在情感矛盾、经济纠纷的家庭,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园区开展普法活动3万余场,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普法宣传,从源头提升妇女群众维权意识和能力。
在健康保障方面,全面推动实施妇女“两癌”筛查民生工程,为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提供免费筛查,建立“筛查—诊断—救治—救助”闭环机制,争取“两癌”救助资金382万元,救助低收入“两癌”妇女382人。
![]()
资料图
权益保障既要覆盖广泛,更要关注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聚焦留守困境儿童,我们打造‘11+N’志愿服务体系,推动‘爱心妈妈’关爱服务从物质帮扶向精神赋能升级;针对高龄、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护理巾帼志愿服务;针对农村特殊群体,我们开展‘农村特殊对象巾帼帮帮团’活动,结对帮扶农村重度失能残疾人家庭;还有‘阳光驿站’‘春蕾助学’‘困境女童关爱’等项目,通过发挥联系妇女、服务家庭的优势,以巾帼温情筑牢民生底线,为社会和谐注入温暖‘她力量’。”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耕育家润民心
家庭建设强根基
市民周某与女儿因生活观念差异长期沟通不畅,矛盾逐渐升级,甚至多次拨打110、120,家庭关系濒临破裂。社区调解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走访,耐心倾听母女心声、深挖矛盾根源,通过心理学技巧引导二人换位思考。经调解,母女俩终于解开症结。这起发生在社区“家门口”的矛盾化解案例,正是南昌聚焦家庭微观需求、守护家庭幸福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时期,南昌始终坚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从家庭内部关系修复到科学家教理念普及,再到优良家风社会传播,通过一系列系统性举措,提升“家”的温度、拓展“家”的维度,为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注入“家”力量。
![]()
资料图
南昌紧扣家庭育儿需求,从村(社区)层面搭建最贴近家长的指导服务网络,建成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机构14个,城乡社区家长学校及家庭教育指导站点2098所,年均开展活动近6000场,培育“专家+骨干+志愿者”的家庭教育队伍2106人,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零距离、全覆盖”。
针对不同家庭的特点,开展分层分类的家庭教育活动,织密家庭教育立体网络。持续举办五届家庭教育高峰讲坛,聚焦“双减”、心理健康、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线上线下累计吸引60余万人次参与;连续9年开展“陪伴的力量”家庭教育百场巡讲;“六心家园”累计开展服务3000余场,惠及群众4.5万人次;“蒲公英妈妈”阅读志愿服务覆盖50多个社区,服务家庭超6500组,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全省首个家庭教育手机端学习阵地,用户达35万人;持续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热线,构建起“指尖可学、电话可询、现场可问”的线上服务矩阵。
![]()
资料图
在筑牢家庭教育根基的同时,南昌将家风建设与社会治理、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推动优良家风从“小家”辐射“大家”。
五年来,全市累计推选全国最美(五好)家庭15户、省级最美(书香)家庭132户,揭晓市级最美家庭300户,举办家庭分享会、千馆万员家风分享线上展播,制作家庭情景剧、家风故事节目,弘扬家庭文明新风。连续举办11届六一亲子“童乐汇”,强化红色基因传承与家庭情感联结,以家庭“小支点”撬动社会“大文明”,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厚植精神土壤。
![]()
资料图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刘宁昕/文 影视部/图
编辑:梁琼 二审:刘培堃 终审:邹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