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荷兰政府针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的晶圆断供措施,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国际政治与经济博弈的复杂性,更深刻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自主可控步伐的紧迫性。
随着事态持续发酵,荷兰的举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议,也促使中国政府和企业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应变能力与韧性。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知名的芯片制造企业,其业务布局高度依赖全球分工协作,芯片研发和前端晶圆制造主要集中在欧洲,而后端的封装、测试与组装则主要依赖中国,特别是广东东莞的工厂,承担着超过70%的产能。
荷兰政府试图通过断供晶圆来对安世中国施加压力,意图阻碍其正常运营,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全球化供应链的直接干预,更是对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挑战,也无疑扰乱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面对荷兰政府的断供措施,中国政府与安世中国迅速启动了应急“B方案”,动员国内多家晶圆厂以保证企业原材料供应的稳定。
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也公开表态,坚定支持闻泰科技等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强调要保障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并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已建立了充足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能够持续满足客户订单需求,确保国内外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即便欧洲市场因荷兰政府行为受到影响,安世中国的整体运营能力依然保持强劲,显示出中国企业在危机中的韧性和应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这为安世中国未来恢复对欧洲市场的产品供应提供了政策空间,前提是相关企业必须满足中国设定的标准和要求,例如采用人民币结算、替换ERP管理系统等措施。
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政府的灵活性,也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应急预案,有效降低了外部风险。
从全球视角来看,荷兰政府此次断供行动实际上陷入了两难境地,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荷兰在中美之间被迫选边站队,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棋子”。
美国出台的“穿透性规则”对荷兰施加了巨大压力,迫使其采取极端措施,甚至试图通过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海外资产来规避制裁。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荷兰自身利益,也引发了欧洲多国的强烈不满,近期欧洲多国媒体和政界纷纷批评荷兰政府的行为,认为其破坏了公平竞争和产业链稳定,甚至有“强盗行径”的质疑声。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不仅有效保障了国内企业利益,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安世中国在技术和制造能力上的积累,使其具备了自主供应的能力,即便荷兰总部试图通过断供来掌控局势,未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极有可能沦为“空壳”,其实际运营和市场影响力将大幅削弱。
这场中荷供应链争端,实际上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变局的缩影,荷兰政府的强硬举措背后,是对全球化分工模式的挑战,也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焦虑。
从更深层来看,这一事件再次警示中国必须加快实现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减少对外部供应的依赖,提升核心技术和产业链韧性。
正如中美关系专家金灿荣所言,面对荷兰政府的无理行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必须坚决推进,确保取得全面胜利
这不仅是对荷兰的有力警告,也是对欧洲其他潜在跟随者的震慑,如果不能以荷兰为典型“打痛打服”,中国海外利益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综上所述,荷兰断供安世中国晶圆事件,充分暴露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也突显了中国在应对外部打压时的果断和能力。
当前安世中国已建立起多元化供应体系与充足库存,企业运营基本不受影响,荷兰政府在中美博弈中失去主动权,最终可能不得不认错归还中企资产,否则将遭到更广泛的国际孤立。
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强化供应链安全的重大契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