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的一则消息,让华盛顿方面感到了强烈不安。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密克罗尼西亚、基里巴斯等五个太平洋岛国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提升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这份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制度性文件,直接将美国心心念念的“太平洋战略支点”,轻轻撬向了中国。这个关键“支点”的松动,无疑对美国是一次重击。叠加美国国内持续的政府停摆危机,美国这一连串的战略失守,让特朗普总统的执政压力陡然增加。
![]()
实际上,太平洋岛国从来不是真的美国“后院”,而是一个对美国会用脚投票的合作舞台。澳大利亚智库刚刚曝光的《太平洋援助地图》,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2023年,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实际占比仅有可怜的1.4%,在所有援助国中排在第九位,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比金额更致命的,是美国的“反复无常”。上世纪,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留下的核辐射创伤至今尚未愈合。如今,美国为了应对国内财政压力,说好的对岛国援助预算是说砍就砍。而中国的策略,恰恰聚焦了那些岛国最迫切的需求点。从“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单次接诊上万人次,到王毅外长承诺3年内落地100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小而美”项目,中国为那些岛国做的,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这次他们与中国签署的框架协定更是直指核心:通过制度性安排,中国帮助岛国接入全球产业链,加快它们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让密克罗尼西亚总统帕努埃洛明确表态,与中国的合作是“纯粹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
美国今天在太平洋的失势,其实早有伏笔。当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时,就把旨在制衡中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称为“灾难”,并火速退出,这事实上亲手砸掉了美国前政府企图围堵中国的经济框架。如今特朗普二次执政后试图重拾影响力,却发现盟友早已力不从心。澳大利亚的援助占比看似43%,实则是在“孤军奋战”;欧洲国家纷纷砍减预算,新西兰也自顾不暇。就连美澳联手推出的“代理银行计划”,也因缺乏实质投入而进展缓慢。他们所谓的“蓝色太平洋伙伴”倡议,正逐渐沦为一个空壳。
而我们中国的布局,从十年前的大型基建,到如今的精准合作,步步为营。这次五大岛国集体与我们签约并非偶然:基里巴斯的渔业、瓦努阿图的旅游、瑙鲁的矿产,都能通过这份协定,无缝对接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仅货物贸易降税这一项,就能让岛国出口额平均增长12%。这是美国画再多“大饼”也给不了的实在利益。
特朗普政府近期陷入明显的两难:一边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对中国示好、降关税,一边又想靠“芯片禁运”等手段维持科技霸权。但它没料到,最终会在太平洋,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
![]()
本质上,中美对那些岛国的根本差异在于:美国始终把岛国当作地缘政治的“棋子”,签《自由联系条约》的首要目的也是为掌控“第二岛链”的军事通道;而我们中国,则视岛国们为共同发展的“伙伴”,聚焦于渔业、旅游等民生领域的共赢合作。这种根本性的差异,让美国的“印太战略”,越来越像一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正如瑙鲁总统所言:“我们需要的是架桥的伙伴,不是筑墙的霸权。”
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我们签署协定的当天,特朗普还在为国内的政府停摆危机焦头烂额。
这一次太平洋关键“支点”的易手,是太平洋格局的必然转向。当美国只懂内耗与对外施压,而我们专注于真诚与共赢时,人心的向背,结局的胜负,早已不言自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