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颖达
11月7日,韩国总统办公室表示,韩美有必要就关税安全后续磋商结果文件“联合情况说明书”中与安全有关的内容进行部分调整,文件的发布时间尚未确定。有分析认为,相关文件推迟发布的原因或与韩美讨论合作建造核动力潜艇事宜中的分歧有关。韩美安全协议的“难产”,将李在明政府在面对美国时的外交压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况下,李在明政府还想要推进的“务实外交”也面临较大困难。
要理解当前李在明政府对外政策面临的困境,需首先认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背后的真实动机。本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充满交易色彩,其动机至少有三:一是减少盟友对美国的依赖;二是逼迫盟友对美国“输血”,即把对美贸易中积累下来的资源储备再投资到美国,帮助美国保持经济活力、维持其霸权地位,美国则可以此为条件继续为盟友提供保护;三是经济上绑定盟友的同时,挤压盟友对美国竞争对手的投资空间,弱化其间的经济联系。
李在明政府面临的外交压力的源头正在于此。李在明政府的对外政策“以牢固的韩美同盟为基轴,继续加强韩美日安全合作”为主基调,同时强调基于国家利益推行“务实外交”。在外交实践中,李在明政府与美国进行包括元首外交在内的高层间密切互动,同时也尝试通过“务实外交”在周边国家间寻求平衡。“务实外交”是基于国家利益作出理性判断进而采取的对外行动,但这种决策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国家战略的自主性。然而“以韩美同盟为基轴”驱动韩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努力与美国保持共同步调,其结果便是韩国难以在韩美同盟之外找到“均衡”,进而也无法开展真正的基于国家利益的“实用外交”。
在这种情况下,美方的交易型贸易政策进一步激化了这种矛盾。李在明政府在政治和外交领域表现出积极强化韩美同盟关系的姿态,但在经济层面却遭到美方不合理关税和投资政策的打击,直接侵害了韩国的经济主权。韩国国内对此强烈不满:韩国进步派人士强调不应拿韩国的国家经济主权来与美协商;一些韩国保守媒体也认为,如果满足华盛顿的要求,可能会让韩国再度发生金融危机。这种民意压力让李在明政府面临一个重大的现实困境,即如何处理“强化同盟”与“务实外交”之间的矛盾。美方的“敲诈”本可以成为李在明政府推动“务实外交”的动力,但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在韩国政治生态中早已成为“政治正确”。这一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让李在明在接下来的国内政治角逐中陷入被动。
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李在明政府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口,例如不久前的APEC庆州会议。一方面,韩方期待借此机会能够在对美经贸问题上取得进展,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这一多边舞台为其“务实外交”引入新的动力。虽然APEC庆州会议传递出了一些积极信号,但也有韩国学者认为,APEC会议实际上没有触及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韩美之间的贸易协定谈判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美方的投资条件让韩产业界人士担心,韩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可能对韩国地方经济和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就算两国在经贸领域达成协议,也并不代表着韩美关系就会一帆风顺,美方很可能会在防卫费分担、对朝政策等敏感问题上向韩国施压,届时韩美之间还会出现新一轮争吵。此外,李在明此前请求美方为潜艇提供核燃料的言论也引发多方警惕,其实施“务实外交”的政策接受度也将面临考验。
总而言之,李在明政府在韩美同盟框架下的对外政策很难摆脱美国的“牵连”,其“务实外交”的决心和政策成熟程度仍需观察。虽然韩方努力寻求通过改善对日关系、对华关系以及深化与东盟国家关系等行动展现其“务实外交”,但在美国的战略裹挟下,其“务实外交”的行动空间非常有限。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不仅需要李在明政府具有坚定的战略自主意识,更需要韩国国内政治形成合力,也需要其决策团队能够从长远视角进行战略利益判断,果敢、智慧地处理当前面临的难题。(作者是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