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智库评估菲律宾同盟,认为其牵连风险高,战略价值低。
11月7日,对于近期菲律宾持续拉拢有关域外国家在南海开展联合巡航、演习,打造所谓“特遣部队”,中国国防部回应称,强调菲方行为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源,敦促其停止侵权挑衅。
据环球网11月3日报道,菲律宾10月31日拉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开展联合巡航,打造“特遣部队”。另据《南华早报》报道,菲律宾声称已将其在南海的巡逻区域扩大三倍。
菲律宾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海,东临太平洋。随着中国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美国愈发在对华战略中强调盟友的作用,而菲律宾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有利的军事地理位置。
近期美国智库报告对其盟友体系进行“战略审计”。报告指出,美国的同盟体系仍是核心资产,但部分盟友可能带来高昂成本与风险。其中,菲律宾因其地理位置毗邻台湾与南海,被认为是美国在亚洲具有战略价值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可能是将美国拖入地区冲突的高风险点。
盟友还是累赘?
报告提到,不少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阵营的专家都强调,美国的同盟关系必须为其自身带来明确且具体的利益,应通过全面提升盟国能力来发展美方同盟关系的非军事层面,包括经济、科技与外交力量。报告指出,若华盛顿继续向马尼拉重申其安全承诺,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风险,以及菲律宾在军事与科技能力上的现实局限。
菲律宾曾是美国殖民地,两国长期保持盟国关系。1947年两国签署《军事基地协定》,1951年签署《共同防御条约》。1991年菲参议院废除了《军事基地协定》,结束了美在菲长达93年的驻军,不过1998年两国签署的《访问部队协定》又使得美军重返菲律宾。2014年,两国还签署了《加强防务合作协议》。两国每年举行例行“肩并肩”联合军演。
近年来,两国的防务合作进一步加强。2023年菲律宾允许美国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吕宋岛东北部新增四处军事基地,并在靠近南沙群岛的巴拉巴克岛设立一处基地。同年,双方还发布了《双边防务政策指南》,重申如果菲律宾和美国的非军事船只、飞机,或在南海的武装部队遭到攻击,将触发《共同防御条约》的启动条款。
美方也寻求进一步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联系。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今年3月印太地区访问的第一站就是菲律宾,赫格塞思在与菲方官员会见时强调要在南海“重建威慑”,并承诺提供反舰导弹部署、军事训练及国防工业合作支持。此外,10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防长会议期间,赫格塞思与菲律宾防长共同宣布成立一支新的“特遣部队”。
报告指出,菲律宾为美国提供了靠近台湾岛的军事基地使用权,从而增强了美方对台海地区的威慑能力。尽管菲律宾为美国提供了一定的战略增益,但该报告认为,这一“增量效益”在美国及其盟友已建立的多层次防御体系中尚未有明确的真实价值,且美国还可能因菲律宾与中国的南海争端卷入风险。
一方面,菲律宾自身的军力贡献极为有限。报告分析,该国在从国内反叛乱转向自我防卫的现代化过程中进展缓慢,在后勤、军事创新和国防工业能力等关键领域均明显滞后。其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历史上长期侧重内部安全的防务取向,都削弱了其在高强度、多领域作战中的实际价值。菲律宾在最佳情况下仅能为驻菲美军提供有限的后勤支持。更重要的是,若台海冲突爆发,美国并无法确保能继续使用菲律宾基地。
同时,菲律宾并非美国在高端军事技术联合研发方面的重要盟友。其军事装备主要依赖外国制造的武器系统,自身的创新基础相对薄弱。
另一方面,近年来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摩擦显著升温。报告指出,若美国介入南海事务,将大幅增加与中国发生摩擦、进而升级为全面战争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南海局势紧张,中国依然是菲律宾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连续九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即便是2023年两国于南海问题拉锯之际,双方仍签署了14项经贸协议。菲律宾在“亲中”与“亲美”立场之间的摇摆也增加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不确定性。
菲实力难支撑美方“印太棋局”
美国担忧在南海问题上被“拉下水”,认为菲律宾在经济、科技、外交能力上“利用价值”也有限。报告指出,菲律宾虽积极强化与美国的合作,但有限的经济体量、对华依赖及外交影响力不足,使其很难成为美国在印太竞争中的关键支点。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经济规模远小于美国在亚洲的其他盟友。尽管菲律宾在半导体封装与测试上拥有细分优势,但在研发设计和设备制造方面明显不足。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为削减对外投资,暂时冻结了在菲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相关资金。
美国国际贸易署指出,菲律宾在基础设施薄弱、电力成本高、宽带连接缓慢、监管不一致以及腐败问题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因素都削弱了其在“友岸外包”战略中的吸引力与实际作用。“友岸外包”是美国前拜登政府采取的对华战略,致力于在半导体等尖端领域与其友好国家建立供应链。
菲律宾在美国关键矿产利益中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在先进电池原材料领域。菲律宾是全球第二大镍矿生产国、第六大钴生产国,拥有丰富的这两种金属储量及相应的精炼能力。有迹象表明,菲律宾还拥有部分稀土矿藏,但目前仍处于早期勘探阶段。不过,比起那些已建立成熟采矿基础设施与监管体系的美国盟友相比,菲律宾对美国的重要性相对有限。
报告分析,凭借其半导体制造能力与关键矿产储量,菲律宾在美国多元化供应链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对其国内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与升级。
相比经济潜力,对于美国来说,菲律宾在防止敏感技术外泄和限制对华投资方面,几乎无法提供有效支持。相反,菲律宾与中国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保持着长期合作。2023年两国签署的14项经济协议中就包括在这一领域深化合作的安排。此外,菲律宾在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中占比极低,这一规模不足以对中国的科技产业投资结构产生实质影响。
在外交方面,虽然菲律宾是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制的创始成员,但影响力比较小,缺乏在国际组织中推动美方议程的能力。在亚洲开发银行中,菲律宾的表决权与认缴资本均低于其他美国盟友,在67个成员国中仅排名第11位,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在联合国大会上,其与美国立场一致的投票比例只有37%,明显低于日本与韩国等主要亚洲盟友超过60%的投票一致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还指出,在美国的印太和跨大西洋体系中,日本被认为在防务、科技与供应链安全领域几乎都能与美国形成高效协同,澳大利亚合作意愿强,韩国军事与经济潜力大,英法德在科技、外交与多边体系中有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