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豫鄂陕三省交界的褶皱里,丹水镇如一枚温润玉璧,静卧于西峡、内乡、淅川三县交汇之地。镇东与内乡赤眉镇隔河相望,镇南与淅川田关乡山水相连,镇西二十里外便是西峡县城。这里既是恐龙遗迹园的秘境入口,更是菊花山云雾滋养出的世外桃源,而青龙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是这片净土上为晚晴岁月筑起的一方暖巢。
青龙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坐落于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项目建于2024年8月,总投资260万元,主体为两层建筑,设20间功能用房,以“五美庭院”为基底,构筑起1130平方米的温情空间,成为三地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港湾。
山水相依宜居巢
红墙环抱的党群服务中心庭院里,木格窗棂的客房洒满暖阳,“敬老爱老”的标语在光影中熠熠生辉。餐厅、居室、活动室等布局规整,防滑地砖筑牢安全底线,行动不便老人专用的扶手宛如子女搀扶的臂弯,床头呼叫器时刻待命,守护每一刻平安。推窗可见菊花山晨雾缭绕,庭院内桂花树酝酿着初冬私语,月季花沿石径次第绽放,灵秀景致让时光仿佛凝固成温润琥珀,将喧嚣隔绝在外。
三餐适配暖耆心
饮食照料藏着最细致的关怀,服务中心自种的蔬菜带着泥土芬芳,在铁锅中翻炒出家的味道。每日凌晨五点,炊事员便躬身灶台,熬制独有的“三省养生粥”——内乡小米的绵密、淅川红豆的沙糯、西峡山药的清甜,在大锅中慢火交融,酿成《周礼》“八珍”般的平民美味。切块的南瓜软糯适中,应季的时蔬清爽可口,要“应时而食”,将《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融入日常。每周更新的食谱牌上,小米粥、软面条、炖肉羹交替登场,既适配老人的牙齿与肠胃,又保证营养均衡,让三餐皆成暖心滋味。
起居呵护细且全
晨光熹微时,护理员已轻手轻脚为瘫痪老人更换晒得蓬松的被褥,用温柔动作开启舒适一天。村医的医药箱里装满牵挂,每日巡诊时,血压计的袖带缠绕着生命律动,血糖仪的数字跳动着健康密码;突发急症能第一时间送医,慢性病患者可通过养生讲座学会与疾病和解。心理疏导室里,护理员与老人促膝长谈,驱散孤独阴霾;这座不以户籍之别的“跨县养老院”,以亲民收费和周全配套,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得享悉心照料,让瘫痪老人重拾久违笑容。
娱乐多元舒心间
活动室的棋枰上,楚河汉界间跃动着智慧微光;庭院中,二胡声如《二泉映月》般婉转流淌,吹拉弹唱的老人们自得其乐。围坐闲谈的群体里,话题从《三国演义》的忠义豪情,转到《红楼梦》的市井烟火,再落到自家孙儿的学业点滴,娱乐在此不仅是消遣,更成了文明传承的纽带。性格孤僻的老余在集体氛围中敞开心扉,孤单老人顺利融入大家庭,鲐背之年的老者在护理员搀扶下坐藤椅晒太阳,孩童般的笑容绽放在每一张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面庞上。在外打拼的子女通过视频望见父母的笑颜,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老人安心、子女放心”的承诺,在此化作可触可感的温度。
碑载功德传永续
大门外红墙旁的功德碑上,中铁十八局的20万元善款与村民的10元心意并列镌刻,人大主席叶隆捐款的身影,被铁笔凝固成《史记》中“民胞物与”的现代注脚。这笔跨越身份、不分多少的爱心,浇筑起这座超越地理界限的幸福港湾,成为丹水镇民生服务的一枚鲜活玉璧。
从山水环抱的宜居之境到三餐适配的暖心滋味,从起居照料的细致周全到娱乐时光的丰富多元,青龙庙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爱心为基、以匠心为翼,打破地域壁垒,让豫鄂陕交界的“夕阳红”愈发璀璨夺目。
这里,红墙映着笑颜,菊香裹着温情,每一次搀扶都藏着敬意,每一顿饭菜都含着牵挂,每一场欢娱都连着岁月长情。它不仅是遮风挡雨的晚晴暖巢,更是盛满人间大爱的幸福驿站,用跨越县域的包容,消解了“老无所依”的焦虑;用无微不至的照料,抚平了岁月留下的褶皱;用代代相传的善念,续写着“敬老爱老”的文明华章。
这方暖巢,是乡村养老的生动范本,是民生温度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华文明里最动人的底色。愿这份温情跨越山川,让更多晚晴岁月,都能被这般珍视与照亮,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在广袤大地绽放出更持久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