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
![]()
![]()
■记者 苗楠钰 通讯员 黄佳丽
【撇出故事】
“同学们,只需要一张宣纸、一碟墨汁,就能将你们面前的砖石纹路完整地复制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见证这个自古流传的‘3D复印术’有何神奇之处……”
11月6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干窑中学的一间教室内,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观察嘉善砖石传拓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金身强演示传拓技术。
只见他在砖石之上轻覆一张薄纸,用手中的拓包蘸取墨汁,然后在纸上拓印一番,不多久,砖石的形状就完整地“复印”下来。
传拓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复印机、照相机发明之前,传拓是图像甚至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印刷术”。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嘉善人,金身强一直深爱着家乡的一砖一瓦。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传承和发扬窑乡文化的战线上,让更多人感受窑乡砖石文字与图案在纸上“复活”的过程,用一纸一墨“拓”下浓浓乡愁。
“我要揭开窑业遗存的面纱”
嘉善,地处长三角腹地,水网密布,窑业曾是这片土地的骄傲。以“窑”为名的干窑镇,是江南窑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要区域。历经多年,窑文化已经成为嘉善文化名片中不可或缺的一张。
千百年来,窑火淬炼出的不仅是建筑用的砖瓦,更是模印在砖瓦之上、承载着百姓吉祥祈愿的图案与铭文。
1970年出生的金身强,受到爷爷的影响,从小开始接触传拓。
平日里,爷爷经常和当地文人欣赏古物,考证地方历史,还会传拓一些古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传拓的兴趣越来越浓,就跟随爷爷学起了传拓技艺。
饱含历史韵味的传拓作品,让金身强痴迷。由于边学边悟,他将爷爷的技艺进一步深化,还学会了传拓技艺中难度最大的全形拓。
“每一块布满尘埃的砖石,都是亟待打捞的文明碎片,更是连接古今、留住嘉善记忆的关键信物。”抱着对家乡文化深度的认同感,从20岁起,金身强开始了地方史料的收藏研究。
在收集古砖瓦之余,他不断将干窑镇因“窑”而兴的历史文脉勾勒清晰,也开始了保护、研究“窑文化”之路——
烈日之下,他汗流浃背,在即将消失的古建筑废墟中,小心翼翼地抢救出一块块残砖;
深夜时分,他聚精会神,在书房里用祖传的传拓技艺,让砖石上的文字与图案在纸上“复活”;
古玩街头,他徘徊踱步,在各种老物件里淘宝,用一件件实物拼凑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一砖一瓦、一纸一墨,不仅是对技艺的传承,更是对历史的追寻。
金身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从宋代开始,干窑就已经出现砖瓦制作的痕迹。明代万历年间,干窑窑业开始兴旺,清代建设满洲城(位于杭州)的用砖,就是由干窑烧制的。
他还发现,明清时期修筑的城墙就已经设立了城墙建造的追责制度。因为数百块城墙砖里,有一块带铭文的砖,上面留着干窑窑户的信息。
在他看来,拓片不仅是长三角窑业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民间审美与生活哲学的直观载体。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即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金身强也萌生出一个想法:他希望用自己的传拓技艺,把干窑名胜古迹、古树名木、特色物产等传拓下来,并配以文字注释,使这些传拓作品能够成为反映干窑历史文化的实物,化为一个个“窑乡故事”流传开来。
金身强的指尖轻轻抚过桌上的拓片,背后的书架上,还有不少拓片整齐地陈列着。“我要揭开窑业遗存的面纱!”说这句话时,他眼神坚定。
“万物皆可拓”
清代,拓片曾是考据金石文字的重要载体,后经文人题跋、画家补绘,一度成为高雅的艺术形式。
然而,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传拓的艺术创作陷入停滞,被局限在石碑、青铜器等少数“重器”之上。
“我认为艺术的形式,不应该被限制在固定的领域内,万物皆可拓!”金身强提出的创新理念,打破了千百年来传拓技艺“高雅”的刻板印象,一度引起业内好友的不解,但他坚持让这项技艺更接地气。“与时代相拥,才能出现更多好作品!”
在他的创新下,传拓文化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传拓的对象,得到了“破界”重生。
他把目光从传统的金石碑版,投向了更广阔的生活与自然:一片枯叶、一截瓜藤、一条鳜鱼,甚至一件寻常的生活器具,皆可入拓。
他将传拓从书斋考据中解放出来,变为记录生命痕迹与生活美学的艺术行为。通过他的妙手,自然界转瞬即逝的肌理与民间朴拙的生活印记,被永恒定格在纸墨之间。
艺术的形式,得到了“融合”重组。
在金身强看来,传拓只是艺术创作的起点,而非终点。因此,他创新性地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融入传拓作品之中。
一张拓片上,既能看到器物本身的古朴形态,又能欣赏到画家补绘寓意吉祥的写意小品,还能读到学者题写的考证跋文,以及精心布局的印章……
这样的组合,使得每一张拓片都不再是孤立的图像,而是一场跨越时空、联结多种艺术的综合性对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新艺术门类。
技术的层次,得到了升华和拓展。
更加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使得作品承载的信息更加丰富,想要保持整体的协调,就必将让技术同步升级。
金身强将平面拓、浮雕拓、全形拓融为一体,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器物、不同场景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同时,他大胆突破传统墨拓的单一色调,将朱拓、彩拓等技法娴熟运用,让拓片世界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视觉面貌。
传拓技艺,在创新中得以提升,在挑战中得以精进。
在金身强看来,传拓的意义远远不止简单的复制。他会在拓完主体后,用毛笔在旁边写上题跋。他认为这样能让一张拓片的信息更完整。有时,他也会和画家朋友合作,在拓片旁补上一幅意趣盎然的小画,让古老的器物与当代的笔墨在一张纸上相映成趣。
“当我用拓包去拓印的时候,我会感受到群雕一刀一刀的线条是怎么刻出来的,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非常动容。”金身强的每一件作品,都深深融入这样的真情。
“纸墨无声,却承载千言万语”
这位勇于创新的“匠人”,凭多年的倾心投入,终于在这个秋天集于大成,前不久,“窑乡拓迹”传拓艺术精品展在嘉善县博物馆开幕,引起高度关注。
“窑文化”,第一次以具象化的模样走进公众视野。
唐代莲花纹瓦当拓片、清代“永禁挑土”碑全形拓、清代桥联群平面拓……步入展览现场,近百件由金身强和学生共同创作的传拓作品,将人们拉回到那个窑业鼎盛年代。
金身强站在展厅内,一袭国风服饰与展品格外适配。面对观展的八方来客,他激情澎湃,时刻准备上前讲解。
“你看她的脸,像个女孩子。”展览现场,有一件“窑神像”的拓片,形象颇为独特。金身强介绍,干窑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窑神是一位为烧出好砖而献身的女性。
这件“窑神像”,恰恰印证了这个流传于乡间的神奇故事。
“这是清代干窑永隆桥桥联,它的位置在桥的南侧。”他指着面前一副写有“紫气东凝千载瑞 红光西吐万年祥”字样的传拓作品讲解道,“这座桥位于干窑镇的最北端,始建于清代,于民国三十七年重建。”
面对观众,他将桥联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原来,在古代,造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从取材到修桥再到装饰,都很重要。桥联就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当时,干窑几位乡绅为当地百姓修建这座桥,为寄托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桥联便应运而生。
这样生动的“窑文化”历史故事,几乎藏匿在展览的每一个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记录历史,金身强还把这些故事拍成视频发布在其工作室的视频号上,让更多人了解窑乡,爱上传拓。
近年来,金身强以传拓技艺为媒,结合地方史研究,定期将传拓技艺带进校园。2024年,金身强开始进入干窑小学、干窑中学等校园,传习“窑文化”和非遗传拓文化。
每一次课程,他都在用最轻松的方式,不断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除了走进校园,他的“求真传拓工作室”还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带着这门古老的技艺走向海外。
今年7月,工作室的传拓课程在英国一所艺术学校开讲,20多名金发碧眼的学生围坐在老师身边,在手把手教学下体验传拓,新鲜的树叶经过拓印,在白纸上留下好看的图样,更让中华文化的种子播在外国孩子的心田。
当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却久久不愿离去。一名10岁的英国女孩开心地感叹:“中国文化太有趣了!”
发扬“窑文化”,除了传播,更重要的是总结。为此,他将实物考证与文献研究相结合,撰写了《干窑窑业精品鉴赏》《干窑砖瓦烧制技艺》等专著,值得一提的是,他参与编著的《窑火凝珍》系列丛书,还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纸墨无声,却承载千言万语。”金身强轻捻薄纸,坚定地说,“未来,我还会继续追寻历史的足迹,传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窑文化’的传承向纵深发展。”
【捺出态度】
中式服饰、灰白长须,初见金身强时,从内而外的“精神气”就让人印象深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乡愁往往是手机里刷到家乡内容时的一个转发或点赞,而金身强却用传统的纸墨留住了乡愁,更留住了“窑文化”的点滴痕迹。
传拓于他,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情愫。
当他拿出那些从古建筑残垣中抢救出来的砖石,轻轻抚去尘土,再以纸墨覆上时,他在拓印的不止是历史,更是文化的重新“呼吸”。
他的一句“万物皆可拓”,并不是哗众取宠的炫技,而是拥抱时代的创新。
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在他手中都可以成为延续古老艺术的载体。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传统不一定是“老古董”,它也可以很现代,很生活。
非遗不是标本,而是活水;乡愁不是怀旧,而是行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金身强以“工匠”精神,复活了砖石上的文字,更唤醒了窑乡后人对于文化根脉的感知与珍视。
古老砖瓦,有根,也有翼;小小拓片,有坚守,更有创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