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健康监测领域的日益普及,其持续供电问题成为制约广泛应用的瓶颈。传统电池需频繁更换或充电,而热电发电技术通过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为柔性设备提供了自供电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然而,柔性热电设备在低温梯度下的转换效率仍不理想,主要受限于热电材料中电导率、塞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等参数之间的固有耦合关系。尤其是聚合物基热电材料的无量纲优值(zT)通常低于0.2,远低于刚性无机材料(zT = 2–3),如何在保持柔性、可加工性的同时实现高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挑战。
近日,天津工业大学陈莉教授、何洋副教授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复合热电纤维,通过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与共晶镓铟(EGaIn)液态金属纳米颗粒结合,成功实现了热电性能的显著提升。该纤维采用溶液可加工法制备,EGaIn纳米颗粒在PEDOT:PSS基质中均匀分散,优化后的复合纤维电导率达1839.4 S cm⁻¹,塞贝克系数为118.7 μV K⁻¹,分别比原始PEDOT:PSS纤维提高了5倍和13倍。界面处的能量过滤效应实现了载流子的选择性传输,同时通过声子散射维持了低热导率,最终在室温下实现了22.9 μW cm⁻¹ K⁻²的功率因子和1.21的zT值。该纤维还表现出30.9%的最大应变,并在机械弯曲、洗涤和热循环中保持稳定,为自供电可穿戴传感器提供了理想材料。相关论文以“Liquid Metal Interstitial Enhanced Energy Filtering Effect in PEDOT:PSS Fibers Enables High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为题,发表在ACS Nano。
![]()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表面引发聚合合成了LM-PP纳米颗粒。如图1所示,EGaIn液滴在超声处理中形成纳米棒或纳米滴,并通过PSS和PEDOT的逐层包裹形成核壳结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像显示,EGaIn-PP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内部的EGaIn核、中间的共生GaOₓ层以及外部的PEDOT:PSS包裹层。功能化后的纳米颗粒在水中分散稳定性超过72小时,Zeta电位由正转负,证明了PEDOT:PSS的成功接枝。此外,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
![]()
图1:(a) LM-PSS和LM-PP纳米颗粒制备流程图。(b–d)EGaIn、EGaIn-PSS和EGaIn-PP纳米颗粒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像。(e)EGaIn-PSS和EGaIn-PP水分散稳定性样品瓶。(f)PEDOT:PSS和LM-PP的红外光谱。(g)接枝PEDOT:PSS前后纳米颗粒的Zeta电位。
为进一步探究界面处的能带结构,研究人员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了PEDOT:PSS与三种镓基液态金属(Ga、EGaIn、EGaInSn)的功函数和能带位置。结果显示,EGaIn的功函数与PEDOT:PSS最为接近,界面能垒仅为0.28 eV,处于能量过滤效应所需的最佳范围内。能带图表明,该能垒可作为能量过滤器,优先阻挡低能载流子而允许高能载流子通过,从而在维持高电导的同时显著提升塞贝克系数。
![]()
图2:(a) PEDOT:PSS、Ga、EGaIn和EGaInSn的紫外光电子能谱测量结果。(b)PEDOT:PSS与Ga、EGaIn、EGaInSn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c)基于Tauc–Plot方法计算的禁带宽度。(d)所有复合体系的能带图。(e)PEDOT:PSS/EGaIn界面处的能量过滤效应示意图。(f)PEDOT:PSS/EGaIn热电界面的电荷传输机制。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对材料表面化学和晶体结构进行深入分析。XPS全谱和Ga 3d精细谱显示,EGaIn表面主要以Ga₂O₃形式存在,且在接枝PSS和PEDOT后发生能谱位移,表明Ga³⁺与聚合物之间存在配位作用。S 2p谱中出现了PSS和PEDOT的特征峰,证实了PEDOT:PSS在表面的成功聚合。XRD图谱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液态金属氧化物层的晶体结构差异,其中EGaIn具有独特的α-Ga₂O₃相,这些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其能量过滤能力。
![]()
图3:(a) EGaIn、EGaIn-PSS和EGaIn-PP的XPS全谱。(b)Ga 3d精细谱。(c)EGaIn-PP的S 2p精细谱。(d)Ga、EGaIn和EGaInSn的XRD图谱。
在材料表征基础上,团队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PEDOT:PSS/EGaIn复合纤维。流变学测试表明,当EGaIn-PP纳米颗粒负载量为0.20%时,纺丝溶液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趋于平衡,表现出最佳的流动性和可纺性。扫描电镜图像显示纤维直径约为38 μm,截面中EGaIn-PP纳米颗粒分布均匀,EDS谱图进一步证实了硫、镓和铟元素的均匀分布。拉伸测试表明,复合纤维的断裂应力提升至0.43 cN dtex⁻¹,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
图4:(a) PEDOT:PSS/LM-PP复合纤维湿法纺丝示意图。(b)PEDOT:PSS/0.20% EGaIn-PP纺丝溶液的流变学行为。(c)1 Hz频率下纺丝溶液的损耗因子。(d)复合纤维截面的SEM图像。(e)EDS元素分布图。(f)复合纤维的拉伸曲线。
为优化热电性能,研究人员对纤维进行了浓硫酸后处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电导率显著提升,PEDOT:PSS/0.20% EGaIn纤维的电导率在3小时处理后达到1839.4 S cm⁻¹。拉曼光谱显示PEDOT构象由苯式向醌式转变,表明导电性增强。与此同时,塞贝克系数在EGaIn引入后大幅提升至118.8 μV K⁻¹,且在后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体现了能量过滤效应的有效性。最终,该纤维的功率因子高达2289.6 μW m⁻¹ K⁻²,较原始纤维提升150–400倍。
热导率测量采用变长T型方法,结果显示PEDOT:PSS/EGaIn纤维的热导率仅为约0.6 W m⁻¹ K⁻¹,低于纯EGaIn的26.6 W m⁻¹ K⁻¹。这归因于GaOₓ层引起的声子限制效应和界面声子散射。结合高功率因子和低热导率,该纤维在室温下实现了zT值1.21的突破,较原始PEDOT:PSS纤维提升65倍。与其他镓基液态金属相比,EGaIn因其较低的界面能垒和优异的载流子传输能力,表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
![]()
图5:(a) 电导率随EGaIn-PP含量和H₂SO₄处理时间的变化。(b)塞贝克系数的变化。(c)功率因子的变化。(d)PEDOT:PSS/0.20% EGaIn-PP复合纤维热导率和zT值随处理时间的变化。(e)PEDOT:PSS纤维与复合纤维在电导率、塞贝克系数、功率因子、热导率和zT值方面的对比。(f)本研究复合纤维热电性能与文献数据的比较。(g)弯曲、(h)洗涤和(i)温度对复合纤维热电性能的影响。
在应用演示中,研究团队构建了由五对p-n结组成的柔性热电发电机。该器件在5 K至25 K温差范围内,输出电压从2.48 mV线性增加至15.7 mV,最大输出功率达7.44 nW,功率密度为4.67 μW cm⁻²。此外,复合纤维还被成功用于自供电传感应用,包括语音识别、触摸感应和心电监测,展现出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
![]()
图6:(a) 纤维基热电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b)输出电压、(c)输出功率和(d)输出功率密度随温差的变化。复合热电纤维在(e)语音、(f)触摸和(g)心电传感中的应用演示。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PEDOT:PSS与EGaIn液态金属的界面工程,成功实现了热电参数的有效解耦,在柔性纤维中同时获得高电导、高塞贝克系数和低热导率,最终达成zT值超过1的突破。该材料在机械变形、洗涤和温度变化下均表现出优异稳定性,为下一代自供电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基础与设计策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