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讲句,总统先生上任这大半年真是没有几件事情是顺心的,想玩硬的结果气势汹汹的关税大棒被东方大国贴脸怼回,想玩软的结果心心念念的诺贝尔和平奖花落别家。就像许多公司领导一样,工作不顺利就开始大搞办公室装修,结果奈飞好巧不巧的拍了一部《炸药屋》,而国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优秀网民给这部电影起了一个更加直接的名字。
![]()
实话实说,“白房子”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观众臆想中的结果,甚至整部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结果就不了了之,只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电影《炸药屋》由奥斯卡获奖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执导,而有意思的是除了导演以外,主要演员,包括伊德里斯·艾尔巴、扮演丽贝卡·弗格森和杰瑞德·哈里斯,全都不是美国人。
电影开头是华盛顿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高峰,一群上班族急冲冲的赶往单位,有人惦记着自己发烧的孩子,有人急着下班去买订婚戒指,还有人要送自己怀孕的太太一程。当他们好不容易准点赶到打卡上班,观众才发现这些人上班的地方是白宫,而在电影中他们可能再也下不了班。
![]()
此时情节骤然紧张,驻扎在阿拉斯加的北美防空司令部观察站侦测到一枚来历不明的导弹,飞行轨迹指向中部最大的城市芝加哥。于是整个国家机器有条不紊地按照既定流程展开应对,迅速发射拦截导弹,结果失败,第二发,还是失败。
经过电影中一堆复杂的操作流程和专业术语之后,防空部队宣布无法击落导弹,核打击部队要求向敌对国家进行反击,国家安全顾问开始计算各种报复的后果,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一下子涌到总统面前,而他需要做的只能是授权按下一枚按钮。
![]()
《炸药屋》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电影中相关部门所有程序都得到精确无误的执行,所有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然而显然整套机制在面对核打击的情况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没有人相信核打击会真的发生。
二战结束半个多世纪以来,整个国际社会运转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终极逻辑,核打击力量。
![]()
从路边军事爱好者的角度来说,核打击力量由三个部分组成:
- 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 投送核武器的能力
- 宣传核武器的能力
事实上,拥有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包括几个吃不饱饭的国家。而严格意义上拥有投送核武器能力的国家局限于“五常”,尤其是同时拥有战略轰炸机和航空母舰这样大国重器的“上三常”,这几个国家维持着国际秩序最底层的逻辑。而宣传核武器的能力,只有一个国家敢称第一,在电影银幕上一遍又一遍的发动核战争。
![]()
电影在总统做出最后决定前戛然而止,原因可能是总统在这个时刻做任何的决定都于事无补了,最后的结局都一样。
电影可能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没有原因,有很多问题没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