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盐城益家人”微信公众号看到“老少共学齐家欢”(社区走访篇)推文, 说的是当地一家社会组织近日到社区与社区主任沟通一些事情,这家社区主任表示:现在他们轻易不会接受社会组织来社区做活动,主要是预防以公益活动开始的名义服务社区居民,到中期做推销的商业行为,此外,无论是什么活动,安全是第一要素。
推文最后写道:安全无小事,纯净做公益。
看罢这个推文不禁让人深思,社会组织何时到了这种尴尬地步?社区是社会组织开展工作之基础,也是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立足之本,如果社区不轻易接受社会组织来社区做活动,社会组织的存在价值还如何体现?
公益活动本是连接社会组织与社区的温情纽带,旨在为社区居民送去切实关怀,然而如今不少社区对社会组织入驻持审慎态度,究其根本,恰是部分活动偏离公益初心、忽视安全底线所致。这一现象深刻警示:公益若想行稳致远,必须牢牢守住 “安全” 与 “纯粹” 两大核心,缺一不可。
某地一家县级社会组织联合当地商家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起初是商家赞助免费提供服务,社会组织以公信力吸引来了社区居民,活动不久社区居民发现所谓的免费服务变了样,商家开始以让利、点击、入群等要求居民参与一些活动,有明显的吸金行为,其目的、动机不纯让社区很是尴尬,社区人员和居民也对社会组织提出了质疑,公益的善意被经济利益冲淡,社区对社会组织失去信心,最终阻断了公益服务的落地路径。
纯粹是公益活动的 “初心盾”,破之则失公益本色,部分组织借 “老年健康讲座” 之名行推销之实,前半段讲养生、后半段卖保健品,看似 “公益引流”,实则是对居民信任的消费。这种 “变味” 的公益,不仅让参与居民心生反感,更让社区陷入 “监管困境”—— 当公益与商业利益捆绑,其服务居民的核心目标便会偏移,沦为逐利工具。
反观曾经的老年书法课,通过签订协议杜绝商业推荐、精选无毒墨汁等细节,正是以纯粹守住了公益初心,才赢得 “活动踏实、心里敞亮” 的居民认可。可见,纯粹不是公益的 “附加项”,而是区别于商业活动的本质特征,一旦突破,公益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社区对公益活动的审慎,本质上是对 “安全” 与 “纯粹” 的刚性需求。社会组织若想打破这种 “不轻易点头” 的壁垒,唯有将安全意识贯穿活动全程,从前期踩点到现场值守,不留任何隐患;将纯粹初心融入服务细节,拒绝任何商业渗透,不打 “擦边球”。
须知公益不是 “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以信任为基石的长期实践 —— 唯有以安全为基、以纯粹为魂,才能让公益活动真正暖到居民心里,也才能让社会组织与社区的合作走得更稳、更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