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见!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一骑绝尘后,这玩意儿突然就“变味”了——西方媒体集体转风向,把曾经捧上天的清洁能源说成“隐藏风险”,BBC的口头禅“but at what cost”更是把双标玩到了新高度。
合着领先就是原罪,以前喊着让中国减碳的是你们,现在骂中国技术有风险的也是你们,脸呢?
![]()
这波魔幻操作的背后,满是西方霸权被撼动后的焦虑,更藏着欧洲能源政策失败后的尴尬。
曾经,西方拿着“气候危机”的大棒,天天逼着中国减碳,柴记者们追着中国的雾霾拍个没完,仿佛环保正义全握在他们手里。可风水轮流转,中国不仅硬生生把风电、光伏装机量做到全球第一,还把清洁能源技术成本压到全球最低,连空气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就在大家以为全球环保事业要迎来新篇章时,西方却突然换了剧本。
![]()
BBC带头发难,抛出“清洁能源有风险”的论调,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的风电、光伏技术存在安全隐患;曾经高呼“碳中和”的欧洲也跟着起哄,德国表现得尤为“分裂”——炸了自己的煤电、又拆了核电,一副誓要拥抱清洁能源的决绝姿态;后脚还跟着西方舆论质疑中国风电“不安全”,难不成以后靠爱发电?
更讽刺的是,欧洲去年冬天还在为能源短缺发愁,不少国家被迫重启煤电,如今却对着能解决问题的中国清洁能源挑三拣四,这波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而那些曾经对全球环境问题“格外上心”的西方记者,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以前天天盯着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放,各种纪录片拍得风生水起的柴记者,现在中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可再生能源全球领跑后,她却突然对环境问题没了兴趣,转而关注起其他话题。
这是没了抹黑的素材,只能换赛道了?
![]()
说白了,西方这波“风险”指控,根本不是担心清洁能源本身,而是怕中国抢了他们“环保霸权”的蛋糕。以前,西方靠着制定环保标准、垄断清洁能源技术,动不动就给发展中国家扣“污染大国”的帽子,以此遏制他国发展;可现在,中国打破了这种垄断,不仅自己实现了绿色转型,还靠着低成本技术帮其他发展中国家减碳,这直接动了西方的奶酪。
更搞笑的是,西方一边骂中国清洁能源“有风险”,一边却偷偷大量进口中国的光伏板、风机部件——数据显示,欧洲近40%的光伏组件都来自中国,德国风电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也有不少是“中国制造”。这种“嘴上骂着风险,身体却很诚实”的操作,暴露了他们的内心挣扎:既想要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解决自身能源危机,又不想承认中国的领先地位,只能靠抹黑找补面子。
![]()
这场“风险”闹剧,说到底就是一场输不起的嘴硬。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为全球减碳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推动了清洁能源的普及。西方与其花心思抹黑中国,不如好好反思自己的能源政策,拿出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危机。
毕竟,环保不是霸权博弈的工具,更不是抹黑他国的借口。在全球气候危机面前,唯有携手合作才是正道。如果西方继续抱着双标的心态,搞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最终受损的只会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西方的‘风险’,不过是霸权旁落的焦虑罢了!”
来源:经济学人、BBC、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ChinaPow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