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随访,供体细胞占比100%!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地为三名绝症患儿完成了干细胞移植,并且完全抛弃了高毒性的全身放疗和“白消安”化疗!
这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可能彻底改写干细胞移植的规则,让那些“最脆弱”的病人也能安全地接受救命治疗。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Agnieszka Czechowicz博士等人领导的重磅研究,发表在2025年7月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
![]()
故事的主角,是一种极其罕见且残酷的遗传病——范可尼贫血 (Fanconi Anemia)。
你可能没听过它,但它是个不折不扣的“DNA杀手”。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体内的DNA修复系统天生“罢工”。他们的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细胞,最终会走向致命的骨髓衰竭或癌症。
唯一的治愈希望,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用健康的骨髓替换掉生病的骨髓。
但一个致命的悖论出现了。
在新骨髓移植之前,必须先完全清除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而这个“清理”过程,传统上依赖于最暴力的手段:全身放疗 (TBI) 和大剂量化疗(比如“白消安”)。
这就是最讽刺的地方:放化疗的原理,是通过破坏DNA来杀死细胞。
而FA患者,恰恰是“无法修复DNA”的人!
你用他们最怕的武器去“救”他们,这无异于“以毒攻毒”,更像是一场“同归于尽”的豪赌。无数FA患者就算移植成功,也会在未来死于这些疗法导致的继发性癌症。医生们被困在一个“救也死,不救也死”的绝境。
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吗?
斯坦福科学家们想到,如果只精准杀死那些生病的干细胞呢?
他们找到了一种名为Briquilimab的单克隆抗体。
这种抗体只锁定一个目标——CD117
CD117 蛋白,就像是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脑门上贴的一张“通缉令”。Briquilimab 一旦进入体内,就会精准地找到所有贴着“CD117”标签的细胞,并清除它们。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个过程完全不依赖于破坏DNA!
它不是地毯式轰炸,而是精准点穴,完美地绕开了FA患者的“阿喀琉斯之踵”。
这次,他们招募了三名情况危急的FA患儿。在移植前,只给他们注射了这种抗体,辅以一些温和的免疫抑制药物。
没有放疗!没有白消安!
结果如何?
![]()
研究人员自己都惊呆了。他们最初的目标只是“卑微地”希望,只要有1%的供体细胞能存活就算成功。
但两年后的数据显示:所有三名患儿体内,供体细胞的嵌合率(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9%至100%!
几乎是完美的“换血”。
更棒的是,新方案还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它结合了一种T细胞/B细胞去除技术,使得父母的“半相合”干细胞也能安全使用,再也不用苦苦等待“全匹配”的陌生人。
从1%到100%,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奇迹。它是一个信号:一个基于抗体的“精准清髓”新时代可能已经到来。虽然目前只是早期试验,但它为FA患者,乃至那些因年老体弱而无法承受传统放化疗的白血病患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生门”。
![]()
参考文献:
Agarwal, R., Bertaina, A., Soco, C. et al. Irradiation- and busulfan-fre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Fanconi anemia using an anti-CD117 antibody: a phase 1b trial. Nature Medicine 31, 3183–3190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817-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