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南通记忆里
藏着西濠河畔的园林光影?
作为
张謇先生百年前打造的五公园之一
中公园承载了太多南通人的时光故事
历经一年改造
终于焕新亮相
马上就要跟市民见面啦!
今天
抢先解锁 TA 的新模样~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作为先贤张謇兴建的园林景区,五公园极具南通地域特色,堤桥相连,亭阁相望。刚刚完成改造的中公园,重建了魁星楼、工字楼等历史建筑,水系也进行了梳理调整,和濠河连接,同时补种了多种树木,整体景象焕然一新,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回廊曲折通幽、花木葱茏吐翠。
![]()
民俗专家 吴更生: 无论是公园的建筑方面,还是它的功能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它在城市生活和城市脉络当中能够焕发新的生机。
![]()
中公园改造项目于去年11月正式启动,工程不仅致力于还原历史风貌,更注重传承五公园的历史记忆。
![]()
民俗专家 吴更生: 中公园是张謇先生的大手笔。张謇先生高中状元之后,进入南通城,就 逐步铺开 城市建设,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建造五公园。
![]()
中公园建成之初,四面环水,进出需经西公园的一座小桥。
![]()
民俗专家 吴更生: 中公园1917年建成之后,成为文人墨客赏月休闲、吟诗作画的地方,是文人雅集之处。
1953年,在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中公园迎来一次重要的功能转型,经过修缮改造成为南通的“少年之家”。
![]()
民俗专家 吴更生: 政府觉得这里的开间比较多,且每间屋子比较小,整个房子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活动。于是,1953年,政府在这里建成了“ 少年之家 ”,之后 按照全国统一的说法改成了少年宫。
![]()
一时间,这处承载着城市文化记忆的园林,又增添了许多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此次改造后,将延续中公园的公益属性与文化气息,打造成承载市民情感与城市文化的“城市客厅”。
记者:李响、蔡欣
编辑:李严
责编:马跃
审核:邵鸣钢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