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初善君。
好久没跟大家分享冠军企业了,好企业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处在利润爆发前夜的好企业更是稀缺。最近刚好看到一家冠军企业,这家企业主营业务是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21.8%,全球排名第一,这就是中伟股份。
巧合的是,据港交所10月31日披露,中伟股份已经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马上就是A+H双上市平台了,趁着这次港股上市,我们聊聊中伟股份的投资价值。
1、中伟的成长速度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仅仅6年时间,2020年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3%,成为全球第一,且于2020年12年登陆科创板。中伟股份用短短6年,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
截止2025年中报,中伟股份打造“资源自主可控、制造全球协同、回收闭环循环、技术多元驱动”的产业生态。从上下游来看,从上游红土镍矿、铜钴矿开采,到中游冶炼加工(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前驱体制造,再到下游退役电池回收,实现“矿石到材料再到再生资源”的全生命周期掌控。横向来看,以镍系、钴系为核心,延伸至磷系、钠系等多元赛道,形成“多资源互补、多技术并行”的格局,横向拓宽材料矩阵边界。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目前中伟股份核心收入来源为新能源金属产品、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2025年上半年收入金额分别为92.73亿、74.91亿、14.52亿和6.7亿元,占比分别为43.5%、35.1%、6.8%和3.1%。其中镍系材料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新能源金属短短三年内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这个我们后面细说。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产能来看,截止2024年底,中伟股份镍系材料、钴系材料、磷系材料、镍产品产能分别为31.89万吨、2.63万吨、20万吨和13.25万吨。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市场地位来看,中伟股份镍系材料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其中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0.3%。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全球镍系材料高度集中,全球前五大制造商占总市场份额的76.3%。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同时中伟股份钴系材料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出货量计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的市场份额为28.0%。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全球镍系材料高度集中,全球前五大制造商占总市场份额的86.2%。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很明显,中伟股份是一家典型的成长快速的冠军企业,我们下面一步步拆解她的成长密码。
2、专注与一体化
中伟股份的第一个成长密码是专注:从成立之初一直专注于三元前驱体的发展,深度聚焦新能源材料主赛道,在核心领域做透后再延伸边界,形成“主航道扎实、新赛道卡位”的格局。
中伟股份自成立起聚焦三元前驱体这一电池核心环节,在镍系、钴系材料领域连续五年全球出货量第一,2024年市占率分别达20.3%、28.0%。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研发投入,通过持续迭代高镍技术,8系及以上高镍材料出货占比近7成,能量密度突破230mAh/g,精准匹配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场景需求。
从研发支出来看,从2020年的2.7亿增长至2024年的11.09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6%。
![]()
数据来源:wind
在镍钴主业稳固后,向磷系、钠系等关联赛道延伸,形成“四系材料矩阵”——磷系产品跻身行业第一梯队,钠系聚阴离子材料实现规模化量产,均在“新能源材料”核心范畴,避免跨界分散资源。
我们都知道,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中间体,其核心作用是为正极材料提供“镍、钴、锰”三种金属元素的精准配比,最终决定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安全性。镍、钴、锰三种核心金属元素中,镍的占比和品质直接决定了最终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可以说镍是三元前驱体性能升级的核心驱动元素,而钴、锰是保障性能稳定的关键支撑元素。
基于此,中伟股份积极布局镍资源,在印尼布局三大镍基地,2025年建成产能达20万金吨/年。2024年和2025年中伟股份镍矿产品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8%和50%,镍矿产品迅速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同时中伟股份同步布局磷、锂等资源,储备量可保障未来30年开发,形成“镍钴磷钠”多资源互补体系,对冲单一金属价格波动风险。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伟股份在国内已建成铜仁、宁乡、钦州、开阳四大产业基地,在海外建有印尼四大原料基地,并在韩国、摩洛哥等地加速推进材料基地建设,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收入构成来看,2025年上半年大陆与海外收入分别为105亿和108亿,各占50%左右,非常均衡。
![]()
数据来源:wind
从历史来看,中伟股份的营业收入保持非常不错的增长。其中2018年至2023年受益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量价齐升,营业收入从31亿增长至343亿,复合增长率高达54%,扣非归母净利润从0.44亿增长至15.87亿,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29%,体现了非常夸张的成长性。2024年和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则由于产品价格下滑而下降,但是整体利润降幅依然比大部分电池材料公司好得多。
![]()
数据来源:wind
整体看,中伟股份的成长密码可以总结为专注于新能源材料赛道、一体化布局、全球化发展,利润虽然跟着行业有波动,但是企业维持了高速增长。
我们都知道,投资肯定是投资未来,而不是历史。对于中伟股份来说,公司未来的盈利由什么决定?
3、镍价!
中伟股份几乎80%的营业收入都来自于镍系材料和镍矿产品,这两块与镍高度相关的业务,因为镍价决定了公司基石业务的盈利情况。
从历史来看,2020年至2022年由于新能源需求的大爆发,镍的价格有过一波暴涨,此后跟大部分新能源金属一样,价格有调整。2024年镍和镍系材料均价分别为12.06万元每吨和6.86万元每吨。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虽然沙利文的报告预测未来镍的价格会持续下滑,实际上这个预测毫无意义,我的预测是未来镍的价格肯定会爆发,不是因为需求,而是因为供给。
从需求来看,2024年不锈钢、电池材料、超合金需求分别为222.7万吨、54.5万吨和50.98万吨,占比分别为65%、15%和15%。从预测来看,未来镍需求整体保持7.7%的年化增长率,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电池材料。整体看,镍的需求稳定上涨。
![]()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但是供给上,全球65%的镍供给都在印尼,菲律宾和俄罗斯次之,我们国家镍矿资源占全球储量仅为3.5%,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单一国家提供巨大份额的小金属,不知道大家想到了谁,是的,就是钴。
刚果(金)2024年的钴储量为6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55%,产量为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6%。2025年2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随后于10月16日转为配额制度,钴价格从16.2万每吨上涨至目前的40万每吨。
考虑到印尼镍产量占比高达65%,未来大概率会学习刚果(金),而镍价也可能复制钴价的走势!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未来不确定性大。但是退一万步说,目前镍价企稳后,中伟股份2025年Q3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1亿元,有拐点迹象。在镍价12.5万元时,中伟股份年化利润依然保持在15亿,为公司发展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是公司的发展基石。
镍价稳定提供现金流,镍价上涨提供巨大的业绩弹性。
4、卡位固态电池核心材料
中伟股份的第一增长曲线无疑是锂电正极材料(包括镍系、钴系和磷系),第二增长曲线可以说是镍矿及冶炼(收入占比仅仅三年提高到50%),那么第三增长可能是固态电池正极材料。
我们都知道,过去几年由于锂价暴跌,磷酸铁锂对三元锂的成本优势扩大,再加上其他优势,磷酸铁锂可以说压着三元锂电池打,市场份额从四六开到八二开,三元锂电池产业链被欺负的厉害,中伟股份的镍系材料出货量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
随着固态电池或者说半固态电池量产乃至爆发的临近,三元锂电池可能会改善这种局面。固态电池的核心突破方向是“突破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天花板”,而磷酸铁锂的理论能量密度仅175mAh/g,因此固态电池的突破方向就是三元材料,尤其是高镍三元。
高镍三元正极前驱体领域,中伟股份排名全球第一。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4年中伟股份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31.7%、89.5%。
固态电池领域,中伟股份已经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均有业务合作,已陆续推出如“9系单晶正极材料前驱体”、“超小粒径富锂锰基材料前驱体”等多款产品,并已通过相关认证并实现五十吨级以上供货。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公司的高镍及超高镍材料将迎来巨大增长空间。
此外,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中伟股份9月18日的互动易表示,公司已获得钠电千吨级订单并出货。
中伟股份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前瞻布局,既锚定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赛道,又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既保障了短期业绩增长,又筑牢了长期竞争壁垒,尽显龙头企业的战略远见与执行力,可能成为公司未来新的成长曲线。
5、磷酸铁外销排名第一
最近锂电池产业链接连大涨,尤其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湖南裕能、万润新能底部起来都翻倍了,这几天把磷化工企业股价也全部带飞了。他们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是:储能需求供不应求——储能集成出货量增加——储能电池产量提升——磷酸铁锂出货量增加,酝酿或者说已经开始涨价。
其实中伟股份在夯实三元前驱体业务的同时,也在布局磷酸铁锂产业链。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伟股份已建成磷酸铁产能20万吨、已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5万吨,在建10万吨磷酸铁锂及3万吨磷酸铁锰锂。从出货排名来看,公司磷酸铁实现跨越式增长,产品性能稳定优异,跻身行业第一阵营,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出货量外销排名第一。
从招股书来看,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产量7.2万吨,同比翻倍增长,单月产量已经突破1.5万吨了,预计2026年20万吨能打满。
很多人对这个产量没啥概念,我给大家对比一下,我们都知道,前几年磷酸铁锂火的时候,磷化工、钛化工企业纷纷进入,但是几年过去了,大家产量如何呢。我查了一下各家年报:云天化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产量为3万吨、兴发集团磷酸铁产量约5万吨,这从侧面也反应了中伟股份的战略执行能力。
磷矿资源上,中伟股份子公司贵州中伟兴阳矿业有限公司取得的贵州省开阳县龙水乡新场磷矿,累计查明磷矿石资源量为9844.05万吨,目前在建产能280万吨每年,预计2027年可以贡献利润。
整体看,中伟股份布局了“磷矿-磷化工-磷酸铁-磷酸铁锂”产业链,与传统优势的镍系材料形成互补,这一点市场似乎还没看到。在磷酸铁锂成为风口的情况下,中伟股份市值可能迎来大涨。
6、发行与估值
中伟股份港股上市后,如何估值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以下方向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是稀缺性。中伟股份是新能源板块港股上市的第二家公司,相对稀缺,会有估值溢价,同时公司港股上市后,大概率会纳入MSCI指数,吸引更多外资。考虑到宁德时代港股估值比A股高30%左右,中伟股份上市后的H股估值大概率也会高于A股。
二是横向估值对比。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主要集中在我国和韩国,A股估值体系相对混乱,大部分也都是30倍PE以上,部分企业由于亏损甚至无法估值;而韩国锂电池企业估值普遍50倍PE左右,给了相对高的估值。目前中伟股份A股估值仅为25倍PE,是一个安全边际非常高的估值。
我个人觉得中伟股份港股上市后合理估值是40倍PE,按照15亿底部利润估算,约600亿人民币,即650亿港元以上。目前,中伟新材拟全球发售1.04亿股股份,发行价格34港元至37.8港元,按我拍脑袋的话,中伟股份上市价格预计在50港元以上了,按照34港元申购价计算,潜在收益率高达47%,所以申购肯定是要积极申购。再加上公司磷酸铁锂的布局和锂电池产业链迎来风口,我觉得这个收益率都是保守的。
展望未来,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三元锂占比会逐步提升,公司盈利也会量价齐升,在加上镍价的巨大弹性,未来市值上限很高很高,具体有多高,说实话,要看镍价怎么起飞了。
幻想一下,如果镍回到2022年均价17.55万、前驱体回到2022年均价12.75万元,按照2025年上半年单吨成本8.6万和6.7万计算,不考虑新增产能,仅仅以2025年产能换算,公司毛利可以到(17.55-8.6)*20+(12.75-6.7)*31.89约为370亿,扣掉各种费用,利润也非常客观,即使镍价上涨,成本上涨,公司有镍矿,扣掉的成本也有限。这就是价格上涨的弹性和魅力。
整体看,中伟股份是一家安全边际高、向上空间大、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值得重点关注的冠军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