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随手写,闲聊
1 )
也或许一无是处
年轻的朋友发来咨询,请教写作的,请教情感上的困惑。写作就算了,我个人已经精疲力尽,情感这一块,我应该也算盲区。
忽然发现,我好像并没有擅长的点。
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人生,走过的路,用心去感受这个人间。
广东的读友张维说,看评论区有很多好友邀请你到所在的城市,我甚至都无法提出这个邀请,因为自身已是一地鸡毛,每天伴随着颓丧与自我的深刻怀疑。
我说,很多的相见需要一个契机,一如文字,人与人的交际也是如此。
Jenny乔说:“人生低潮时,就多为自己做点事吧,读书、跑步、旅行,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自己撑自己。”
2 )
一只猫的短暂相伴
停车的地带是小区后安静的广场。南方的小镇好处是节省许多的停车费,再大的小区停车杆都是高高的抬起,值班岗亭的安保大叔不会用异样的眼神去看你这一辆外牌车。
这我喜欢广西的一个地方,即便车窗打开全部游走几个小时返归,你的所有物品不会消失一点点。
深夜的广场人会在凌晨渐渐返家,虽然这里崇尚夜的生活,但习惯于过夜生活的人们不会选择在广场逗留。
一只阴影在我的车边游走,抬起因为看书缭乱模糊的眼睛,看到是一只洁白色的小猫。在车里拿出特意配备的火腿,掰断一截小心翼翼扔给她,并没有出现她迅速逃离的画面,而是淡定从容的将鼻子嗅过来,像淑女一样轻嚼慢咽起来。吃完,又抬起在夜色下冒着幽幽绿光的眼睛看我。将剩下的半根小心递给她。
她很顺从的爬到我的副驾驶,因为夜已深。我看她一眼,将车门关闭,但副驾驶的车窗完全打开。
翌日醒来,车边布满落叶,迷蒙的丝雨在空中飘荡,副驾驶触手冰冷。在我入睡的那十几分钟后,这只白色的猫或许便已离开。
网上看到一首咏猫的诗:
“浪迹孤城阔,流连子夜歌。天街连市井,投影对银河。我为谁奔走,心因醉醒磨。人见仓廪下,鼠辈一何多。 ”
人与人的相遇如此,人与动物的一段邂逅也是深刻的痕迹,包括此时此刻这山间的那棵榕树,下面落满灰尘的石碑,也是陌生到看见。
3 )
小城
小城,相比于上海还是苏州,甚至是无锡,太仓,常州这些我开车几十分钟常去的城市,此时此刻的小城太小,仿佛一脚油门就能出城。
但每一座城都有着每一座城的气息。
清晨八点在小城游走的,大多是求生的普通家人;
午时拖着疲塌的步伐,错乱眼神进入茶馆,咖啡馆的人们,在小城人的嘴里是“爱玩”的那一类。
傍晚的出来消费的,穿着体面的男男女女们,便是小城本地的成功人士。公务员,医生,高端一点的个体经营等等,晚上是他们邀约亲友出门欢聚的好时光。
那爿稍显寂静的小小咖啡门店,头发稍显凌乱的中年男子,隔着厚重的玻璃,依旧可以看清绿植下映托出他一张疲惫的脸。面前的咖啡几乎未动,手机摆在桌上十几分钟不会拿起。就那么静静双手垂着眼睛凝视着未知的地方。
这或许也是一个人生陷入困倦期的体面人,毕竟气质透着的是和谐氛围。
在那家萦绕着花朵芬芳的饰品店,三五少女欢快着嘻哈着挑选自己中意的饰品,看她们的穿着和稚嫩的脸颊,该是中学的学生。
恍惚间才知晓,这又是一个新的周末。
4 )
曝光王家卫录音的古二涉嫌违法违规?
上海好友发来信息,说让我再说说古二那个不幸编剧的曝光事迹,好友还说繁华剧组太没有基本的礼义廉耻,时隔几日来的声明只会更让人恶心。
想起在事件最火热的时候美国的网友说,古二之所以曝光这个录音,是因为这哥们,中戏毕业,纽约电影学院硕士,自己拍的片子入围过戛纳。就这么个正经的科班高材生,进了《繁花》剧组。一个月三千块。你没看错,三千。一边当枪手写剧本,一边还得伺候大导演的日常。现在还检查出来得了渐冻症。
我的一位好友,在老家小城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人有着基础的能力,有着很强的抱负,总觉得自己靠着能力可以改变自身基层的命运。但一次次的被现实羞辱,遇到的都是“不诚信”之人,到最后形成了自我的人格分裂。
闭目思考,我此刻的记忆里能出现他,是那个拖着镣铐,面色苍白,以及颤抖着手被母亲连带着手铐握在一起的画面。
有人说他好样的,但我有的只是遗憾。在小城的小酒馆,我三次去找寻他,每一次都会婉转的留下一句,不适合就离开,有些时候不需要太委屈自己。
中国人很多的最后一怒,大多都是十几年的积累造就,这些积累压抑在心里无处发泄,到最后膨胀,击溃了自己。
这种积累,某种层面上造就了恶。
即便最后的一哆嗦,在愈发紧凑的氛围内,也不会是带着正面的形象示以众人。
5 )
记忆里的网吧门口
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画面,甚至分不清是在学龄期还是步入社会的时候。
女孩子拿着冰淇淋,男孩子坐在电车座椅上嬉笑,女孩子问一句,是否属实,男孩子似是而非。
女孩子骂一句,而后留下一段记忆中的话,像你们这些狗人,一次的错都不能容忍,因为每一次的容忍都会消耗我一次的自信和我看待这世界的美好眼光。而后孩子拿起冰淇淋砸过去,潇洒的离开。
今日我在想,那个女孩子如果遵循自己的话语生活,现今该是高傲的,清醒的,不似大多数那般浑浑噩噩的。
在一些氛围里,有两种人永远不会进入绝境,一是有底线但懂得当断则断的;一种是无底线,毫无道德伦理规则的。
6 )
挑剔的眼光
昨日的文章,
因为标题的不专注,遭到三位中年男读友的批评,一个认为医学博士并不是全职去开网约车,用去开网约车是文不对题,一个因为文章是随笔,单单用一节的文字做标题是标题党。
还有一位纯粹是没有毛病可挑,跟随着这两位符合。
翻看一下,他们看文章都长达半年之上,无有一人点赞,更不要说打赏。
以前会回一句,连赞赏都不愿的人,就不要那么挑剔。
现在不会这么说了,思考的是,任何的挑剔,有的都是有着用处,坏的心思一样能找到正面的点。
不过他们大概率不会挑剔今日主流官媒的那个标题“这个男孩的作业,看哭了全网”。
这个社会一类人的画像非常清晰,惯于站在高位挑剔弱者的毛病,比自身更高位的毛病他们会觉得这也是一种美好。
PS:全职写作,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