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都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医生在给一名女子做开颅手术时,竟意外发现了一颗如珍珠般闪亮的异物,这一发现可把在场所有人都惊住了。
有医生说这就是珍珠,因为无论是外形还是光泽,这异物都与珍珠无二。
![]()
也有医生提出,人脑中怎么会有珍珠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事情还得从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1995年春,对于28岁的小学教师朱虹而言,原本平凡的生活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
那段时间,朱虹在给学生批改作业时,她感觉自己右侧耳朵时常能听到嗡鸣的声音。
一开始,朱虹并没有太当回事,她觉得可能是那段时间自己睡眠不足造成的,可一个多月过去了,朱虹才慢慢察觉出了事情的不对劲……
那天早上,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大声朗诵课文,清脆的童声仿佛隔了一层水幕,朱虹发现自己竟然听不清孩子们朗诵的内容了。
关键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朱虹的同事发现她说话出现了口齿不清的问题。
![]()
要知道,朱虹教的是语文,平时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吐字清晰不说,很多时候都能妙语连珠,是绝不可能与口吃挂钩的。
所以,在出现了这种情况后,周围同事都笑着问朱虹,“是不是最近太累了?要是身体不舒服可不能硬撑,该休息就得休息。”
如此,朱虹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身上问题的严重性。
当她与丈夫李少阳说起这件事时,李少阳也是心头一震,因为他也早就发现了朱虹身上的不对劲,只是见朱虹跟没事人一样,每天照例去学校上课,所以他才没说。
现在朱虹主动开口了,李少阳的意思是抽时间去一趟医院,看看到底是什么毛病。
于是,几天后的一个周末,李少阳特意放下手头的事情,带着朱虹去了一趟县医院。
当朱虹跟医生说完自己身上的症状后,医生却不以为意,说她这应该是中耳炎,便给她开了一点常规治疗中耳炎的药物,让她先吃一段时间看看。
![]()
朱虹夫妻俩对医学一窍不通,见医生说的有板有眼,两人也立马放下心来,拿着医生开的药就回家了。
让朱虹感到疑惑的是,一段时间后,她把医生开的药都吃完了,耳鸣和口吃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朱虹的丈夫李少阳觉得是医生没有开对药,于是两人又去了一趟县医院。
当朱虹将自己的情况仔细说与医生后,医生这才引起了重视,接着便给她做了个体检。
没想到,体检也做了,医生依然没有找到朱虹的病因,再加上当时县医院仪器设备陈旧,医生建议朱虹夫妻俩去别的大医院看看。
之后,夫妻俩又辗转来到了省城的医院,在那里,医生终于找到了病因。
医生发现,朱虹之所以会出现耳鸣、口吃的毛病,是因为她颅内长了胆脂瘤,并且位置还有三处。
![]()
朱虹夫妻俩一听脑袋里长了瘤顿时就慌了,医生告诉他们,这种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但是也存在一定风险,毕竟是在颅内。
李少阳觉得,如果不做手术,就等于坐以待毙,后面胆脂瘤可能会越长越大,他不忍妻子受折磨,于是夫妻俩一番商量后都下定决心要做手术。
之后,医生便给朱虹做了开颅手术。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医生将朱虹颅内那3处胆脂瘤都切除了。
在医院内住了一段时间后,朱虹便出院了。
还别说,自从做了这个手术后,朱虹先前耳鸣头晕的那些症状果然消失了,为此,她还庆幸不已。李少阳也在心里暗叹自己当初的决定有多么的正确。
谁也不会料到,这种正常的状况只维持了3年,3年后,朱虹再次出现了耳鸣头晕的症状,并且又出现了新的毛病……
![]()
朱虹发现自己的视力也开始出现了异常——之前视力挺正常的,但是这会儿看黑板上的字体会突然模糊,甚至会出现重影。
最可怕的是,朱虹每次头晕发作时只觉得天旋地转,这导致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严重时还需要人扶着,不然就会摔倒……
见妻子病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朱虹的丈夫李少阳心急如焚。
没办法,有病就得去求医。
之后,李少阳又带着朱虹去了一趟省城,一番检查下来,医生告诉夫妻俩,朱虹的胆脂瘤复发了,得再做一次手术。
可是之前不是已经做过手术切除了吗,现在又复发了,那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后续还会复发?
医生并没有作出直接回答,而是表示,一切由夫妻俩自己做决定。
一时间,朱虹和丈夫竟有些茫然……
![]()
先前那次手术虽然很顺利,但是过程中,朱虹吃了不少苦,而且花费也不少,倘若再做一次,钱不钱的另说,能否像上次那样顺利,后续会不会留后遗症,会不会复发,谁也不敢保证。
医生告诉夫妻俩,只要是手术,就存在一定风险,况且朱虹的毛病在颅内,开刀的风险比其他部位高的多。
当时,李少阳是主张再做一次手术,可朱虹有些犹豫,她把丈夫拉到一边,“咱们再商量商量,或者换个医院看看?”
李少阳和朱虹感情很好,朱虹开口了,李少阳无法拒绝。
之后大半年时间里,两口子跑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医院,甚至连“土法子”也试过,可始终没有奏效。
2006年秋,朱虹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已经到了无法独立行走的地步。李少阳当着朱虹的面一遍遍鼓励她振作,背地里却总是一个人抹泪。
那段时间,周围邻居都在背地里说朱虹这病怕是治不好了,她可能也活不长了。
这种声音传到朱虹耳中后,她的心情十分复杂。
那天早上,李少阳照例收拾了一番,准备还是带朱虹去第一次做手术那个医院看看,却被朱虹拦住了。
朱虹泪眼婆娑,一字一顿地告诉李少阳,“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要不就样吧?”
![]()
朱虹觉得,为了给她治病,这几年来,李少阳吃尽了苦头,家里的积蓄早已被掏空,要是能治好早就治好了,这就是个无底洞,所以她准备放弃。
但是李少阳却紧紧握住了朱虹的手,“哪怕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我也要给你医治!”
李少阳的决心和眼神打动了朱虹,其实她也不想死,她也想多看看找个世界。
之后,李少阳找亲戚借了点,又拿出了自己的老底就带着朱虹坐上了去省城的班车。
到医院后,主治医生当即就给朱虹安排她做了一个特殊序列的磁共振检查,检查发现,朱虹的脑干和小脑之间果然有个肿瘤,看样子应该是上一次手术后重新长出来的。
而这段日子以来,朱虹身上的所有不适大概率就是这个肿瘤压迫所致,已经干扰到了周围神经,手术迫在眉睫。
听了医生的话后,朱虹夫妻俩不敢耽搁,李少阳更是配合医生办理了各种手续,很快,朱虹就被推上了手术台。
然而就在手术过程中,当主治医生小心翼翼地分离肿瘤时,意外发生了——一个圆润光滑、闪着柔和珠光的物体从病变组织中显露出来。
![]()
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因为那异物真的很像珍珠,于是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有人认为是珍珠,有人觉得不是,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珍珠一般是在蚌壳中生长出来的,人脑中怎么会有珍珠呢?
一时间,众说纷纭,四川省水产学会一个叫吴宗文的专家听闻这件事后还特意赶到了医院。
吴专家对珍珠颇有研究,当他看到从朱虹颅内取出来的那个酷似珍珠的异物后,也啧啧称奇,“像,实在是太像了!”
然而就在下一秒,当吴专家轻轻拈起那颗异物后,本就惊讶的神情却又变得更加凝重,因为他发现这颗异物捏上去有些软,而珍珠质地坚硬,直觉告诉他,这异物有可能不是珍珠了。
最终,这颗直径约0.7厘米的“珍珠”被立即送往实验室。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其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结晶和角化上皮细胞,外层包裹着光滑的珍珠样膜。
大家知道,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此异物中碳酸钙的含量很少,这就说明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珍珠。
![]()
“这可能是医学史上首例完全成熟的颅内珍珠瘤,”朱虹的主治医生说,“它的形成过程与天然珍珠极其相似——都是以一个微小核心为基础,通过层层包裹形成的。”
珍珠瘤?什么意思?
主治医生解释,3年前,朱虹做的那次开颅手术后,被切除的三个胆脂瘤中有一个位置出现了一个圆形空洞,3年来,周围胆固醇和角化上皮细胞在此凝结堆积,最终形成了这个全新的酷似珍珠的瘤,主治医生给它命名为“珍珠瘤”。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颗“珍珠”的形成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而在自然界,同样大小的珍珠需要至少五到七年。
朱虹的遭遇并非孤例。2018年,日本东京大学医院报告了一例类似病例,患者在鞍区肿瘤中发现了两颗“珍珠”;2021年,德国慕尼黑医疗中心也在一名患者的脊柱内发现了珍珠样物体。
但这些病例都无法与朱虹的“珍珠”的完美程度相提并论。中国珠宝玉石协会的专家在检测后感叹:“如果不是知道它的来历,很可能会被鉴定为优质的淡水珍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建国指出:“人体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它甚至会用一种美丽的方式来包裹病变。这为未来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如今,朱虹已经五年没有复发。每年,她都会回到医院配合医生复查,她也不知道自己颅内什么时候会再长出珍珠瘤。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不再恐惧。”朱虹说,“每一次检查都像是一次探险,也许我的大脑又在创造什么奇迹呢?”
不得不说,朱虹的乐观心态让人敬佩,也值得所有病患学习。
截至2025年,全球共报告17例类似“珍珠瘤”病例,其中5例来自中国。医学界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探索这种特殊病理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疾病治疗的意义。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体自产的“珍珠”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全新医疗领域的大门。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你周围有类似的奇特事例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