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楠闲扯闪电战(七)闪电战之真实意义(2)德国和西方军事思想上的差异2
利德尔哈特是继富勒之后对于敌后突进想法做明确指示的第二人。不但如此,他对于富勒的观念还做更进一步的发扬。这就是所谓扩张洪流的概念。论者指出,利德尔哈特“扩张洪流”的想法正式将富勒的观念在战术上的运用发展成战略上的作为。原先对于对手后方30公里的突破现在扩展到对于对手国指挥体系或是政府的混乱上。但是这是利德尔哈特早期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德尔哈特成为英国军政部长莱斯利.霍尔.贝利沙的私人首席军事顾问。英军在1939年进驻法国时,事实上在许多建军备战和战争进行思想方面,都是遵照利德尔哈特的建议做的。所以,我们应该以这个时期利德尔哈特的思想做为其真正的中心思想,因为这些才是他对于大战有实质影响的部分。1937年10月,利德尔哈特曾经对于如何进行即将近迫的战争提出了相当具体的意见。他的这些意见后来成为英国国内辩论的焦点,也就是如何运用英国军队在欧洲大路上进行一场可预见的战争。
利德尔哈特建议未来英国对于欧陆的防御,应该以所谓的“有限责任”理论为主。他秉承着他的“间接路线”观念,主张英国应该应用传统的封锁以及经济战争的政策来对付德国。而在陆战方面,利德尔哈特强调应采取一种守势的战略,因为防御对于攻势而言仍然具有巨大的优势,而且这种做法也适合英国人的性格。英国人所要做的只是派遣一支高机动性的小型战略预备队前往法国。利德尔哈特脑海中所构想的欧洲的未来陆上战争,仍然将继续陷在僵局之中,他反对派遣任何规模的英国远征军前往法国参加类似1914-1918年那种血腥且累人的长期消耗战,因为他认为双方均无法完成突破。而且根据当时在我国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以及西班牙内战的经验显示,防御的较强形势使得即使是装备低劣的部队也能击退优势的攻击者。一直到波兰战役之后,利德尔哈特亦未改变此一观点。在他对于欧陆防御的意见中,主张要将英国的三个装甲师送往法国,但是却不是用于攻击,而是做为战略预备队使用。也就是说这些机动预备队的用途是一旦德军突破马奇诺防线时,来对于突破的敌人兵力发动一次反击以切断其矛头,堵住缺口。
这就是利德尔哈特对于英国人如何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宝贵意见。
我们无需要做任何的补充,就可以看出利德尔哈特观念中所建构的二次大战的战争形式。他仍然是本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线性战争形态来构思战争的防御,认为即将来临的战争仍然将在固定战线的基本形式上做大规模的消耗,大战的进行原则上将和一次世界大战没有太大的差别,绝不预期机动作战会以另外一种面貌重新恢复。而这也是当时法国人所持的意见。
于是根据以上的探讨,我们所得到的结论竟然是富勒和利德尔哈特这两位被某些人视之为“闪电战”先知的军事理论家原来所秉持的战争观念,居然还是传统的线性作战思想,这如何能说服我们接受“闪电战”思想是由他们的基本观念来影响德国人而得到的结果这一事实呢?
“闪电战”源自英国理论家说法的另一个谬误,就是对于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的过分强调。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对于闪电战运用利德尔哈特的理论为基础的诠释做过说明。但是又如我们在讨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于普德军事思想的影响中所指出的,事实上德国人的思想是和英国人的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前者是以歼灭对手主力的武力至上的大陆权主张;而后者则是讲求间接路线的岛国思想,而利德尔哈特即可以说是后一派的代表人物了,并且他对于德国人的克劳塞维茨学派深恶痛绝。以不同的基本中心思想为依据所产生的军事理论,将具备绝对不同的本质。对一个长久讲求决定性歼灭战争观的军队而言,要接纳一个完全方向不同的观念来做为他们进行战争的准则,是首先让我们存疑的地方。至于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心里是否也是遵循着英国人的方向一事,我们不表示任何的猜测,但是我们仍然要指出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古德里安和大多数德国的名将一样,都是出身自德国的参谋本部。在经过了短暂的队职生涯之后,古德里安就一直担任参谋军官一直到1930年代为止。对一个长期身处于这个拥有深厚传统的德国参谋本部的人而言,我们很难想象他不具有德国参谋本部所灌输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而这种中心观念齐一标准的塑造,就是德国参谋本部的一贯特色。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