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微雨初歇,62岁的刘大爷慢慢踱步到社区卫生站门口,脸上带着一丝不安。前两天体检时,肝功能数值竟有些异常,他夜里辗转反侧,总忍不住想:自己从不酗酒、也不挑食,怎么会跟“肝癌”这个吓人的词扯上关系?
值班的李医生安慰他:“咱们得弄清楚,肝癌不会无缘无故地悄悄找上门。”的确,许多中老年人提起“肝癌”都会心头一紧,但其实,大部分肝癌背后都有迹可循,而且往往可以防,关键是,你是否警惕那些真正该重点防范的因素?
![]()
说起肝癌,最让人忌惮的就是它的“隐形杀伤力”。全球每年约有90万肝癌新发病例,中国占一半以上。肝脏是“哑巴器官”,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不少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有些人疑问:“我没喝酒,生活也规律,怎么还担心肝癌?”肝胆外科教授提醒:肝癌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发生,主要高危因素其实极为明确。具体说来,以下两大“原故”最值得警惕:
慢性乙肝或丙肝感染,这是最主要的隐患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多的国家,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HBV感染者约有7000万人。
肝胆外科教授强调,有乙肝背景的人群,其罹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60-100倍。同理,丙肝病毒长期感染也可持续损伤肝功能并诱发癌变。这是因为病毒持续损伤肝细胞DNA,反复修复后极易遗留“基因突变”,为癌变埋下隐患。
![]()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有家族成员曾患肝癌,尤其是带乙肝、丙肝病毒的近亲,建议每半年主动体检肝功能、肝脏B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病毒载量高的人群肝癌发病风险更高,要按时接受抗病毒规范化管理。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第二风暴中心
谈及肝癌,许多患者都不自觉地陷入某些饮食和生活误区。肝胆外科教授指出,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由于霉变食物中自制黄曲霉毒素问题突出,是单发性肝癌的重要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致癌力极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实验证明:小鼠只要摄入黄曲霉毒素,三个月内100%都会罹患肝癌。
![]()
日常生活中,以下这些行为,大大提高了肝癌风险:进食发霉花生、玉米、坚果;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白酒、烈性酒;肥胖、脂肪肝,久坐不动;滥用成分不明的减肥、保健食品。
规律研究发现,饮酒者肝癌发病率比绝对不饮酒者高出3~5倍。长期肥胖、患有脂肪肝的人,其肝脏代谢紊乱,容易反复炎症,形成肝硬化,也为癌变种下隐患。
最让人欣慰的是,虽然肝癌潜伏时间长,但大部分病例其实都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医学界给出了实操建议:
规范乙肝、丙肝管理。发现感染后规范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查,能把肝癌风险降到最低。
![]()
远离霉变食物和酒精。一旦发现粮食、花生、坚果略有异味或发霉,立即丢弃。日常少喝酒,能不喝酒最好。
每年两次肝脏B超+甲胎蛋白检查。特别针对高危人群(有乙/丙肝、家族史、长期大量喝酒等)。
关注体重与肝脏代谢。均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控制体重。
不随意服用保健、减肥等“神药”,警惕损伤肝脏的成分。
近年来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规范化乙肝管理可让相关人群肝癌发病率降低70%以上。通过杜绝致癌食物 + 戒酒 + 规律体检,能检出早期肝癌,显著提高治愈率。
肝癌防控要点,归结成一句话,就是——“抓住两大真正的高危因素,明智管理,保持定期检测。”只有真正区分风险,科学防治,才能远离肝癌的“无声偷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