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昆嵛山能量最饱和的季节。万物不再满足于萌发,而是在雷雨与烈日的交响中,完成生命形态的极致转化。镜头所追寻的,正是这股无形却磅礴的生命力,而这一切的起点与归宿,都指向——水。
一、水润万物:生命的诗意栖居
在十四个月的制作周期里,我们学会的秘诀,便是“蹲守”。将自己蜷缩在山间一隅,静候生命不经意间展露的惊心动魄。
生命的灵动,往往藏匿于最不易触及的角落。我们的镜头,首先对准了溪畔的白鹭。它们的生存,是水最直接的馈赠。烈日灼人,摄影师在高高的架子上蹲守。汗水成串滚落,蚊虫轮番侵袭,收工时满身皆是鸟类的“馈赠”,我们凌晨五点启程,唯恐错过破壳的刹那。我们冒雨记录白鹭在雨幕中的颤栗,也见证了亲鸟从水中衔来鱼虾,精准投喂雏鸟的温馨,以及碧潭如镜,映照它们梳洗羽毛的从容。
经过两个月的耐心守候,白鹭似乎默许了我们的存在。超长焦镜头终于捕捉到白鹭眼眸的特写,所有的艰辛都在这一刻获得了意义。水滋养了鱼虾,鱼虾哺育了白鹭,而我们用最原始的蹲守,印证着水润万物生生不息的永恒诗篇。
二、水化万象:生命的奇妙转化
水的滋养,并非总是诗意盎然,它更蕴含着残酷而壮美的生命法则。第二次蹲守,让我们在极致戒备与漫长等待中,领悟了“化”的玄妙。
远赴西藏墨脱寻找蛹虫草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是切肤之痛。四人挤在越野车后座颠簸十二小时后,抵达的是被雨水浸透的原始丛林——蚂蟥的王国。这里闷热潮湿,我们却要穿上密不透风的胶鞋和紧身衣,用胶带缠紧裤腿和袖口,带紧帽子和脖套。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却仍难全身而退。蚂蝗会从细小的树枝弹跳到人身上,然后钻进衣服里,我和摄像腿上、胸口、脚心都留下了伤口,奇痒无比、血流难止,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最直接的警示。
回到实验室我们改造设备,设定程序,开始对着一个僵死虫蛹长两个月的延时拍摄。每两日一次的浇水,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赌,赌一个生命的奇迹。当屏幕上终于显现出菌丝蔓延,最终从那死亡的蛹壳中绽放出橘红色的蛹虫草时,那一刻的震撼无以言表。这场蹲守让我们见证了惊心动魄的转化,感悟到水以其无形的力量,催化着生命形态的转变,于沉寂中爆发,在死亡里重生。
三、上善若水:生命的永恒道心
最深沉的蹲守,发生在我们内心。夏天的最后一个故事,关于一位在昆嵛山寻道的仙侠小说家。
他因创作陷入困境而来此归园田居,追寻王重阳的足迹。于是,他来到了这座全真教的祖庭寻找王重阳的踪迹。王重阳正是在此烟霞洞中开宗立派,不为争名,只为将心中悟得的大道“利泽”于世,终成就全真七子的盛名与传承。这不正暗合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至高品德吗?
而我们的昆嵛之夏,何尝不是对“水之德”的一次躬身践行?我们甘处泥泞、虫噬、湿热与险阻,皆是众人之所恶的环境,躲在镜头之外,只为记录这些生命奇迹。我们蹲守的,不仅是白鹭的飞翔、真菌的绽放,更是古老道心的一次次碰撞。
我们时刻谨记唯有最漫长的蹲守,才能成为山的知音,听懂它最深沉的呼吸与心跳。所有经历的暴晒、叮咬、跋涉与期盼,都已融入昆嵛山的夏天,共同完成了这场从形体之苦到精神之悦的盛大“流转与升华”。
作者:陈明泽 纪录片《昆嵛》导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