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鸿嘉三年(前 18 年),长安阳阿公主府的宴会上,一个穿着素色舞衣的女子正旋身起舞。她身材纤细得像片柳叶,裙摆随着舞步翻飞,最后竟轻盈地跳上侍从托着的玉盘,在方寸之间继续旋转 —— 这就是后来让汉成帝刘骜魂牵梦绕的 “掌上舞”,而舞者,就是 20 岁的赵飞燕。
彼时的赵飞燕,还不叫这个名字,只叫 “赵宜主”。她的出身说起来可怜,《汉书・外戚传》记载,她是 “长安宫人之后”,父亲赵临曾是宫里的小官,后来家道中落,穷得养不起两个女儿,只能把她和妹妹赵合德送到阳阿公主府当舞女。赵宜主天生会跳舞,跟着府里的乐师学了几年,就成了府里最亮眼的舞姬,公主才给她改了 “飞燕” 这个名,取 “身轻如燕” 之意。
那天汉成帝本是来公主府散心,没成想一眼就盯上了跳舞的赵飞燕。《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七》里写得直白:“帝微行过阳阿公主家,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宫,大幸。” 成帝眼睛都看直了,宴会一结束就把赵飞燕召进未央宫,当晚就封她为 “婕妤”—— 这是汉代后宫里仅次于皇后、昭仪的高位,一个舞女能一步登天,在西汉历史上少见。
赵飞燕也懂 “抓心”。刚入宫时,她故意连续三天拒绝成帝的召见,《汉书》里说她 “欲擒故纵,帝愈益相思”。成帝不仅没生气,反而更着迷,天天派人去问她的起居,连她喜欢吃的荔枝,都让人从南方快马送来。没过多久,赵飞燕就成了未央宫里最得宠的女人,连许皇后都要让她三分。
赵飞燕知道,后宫里光靠皇帝的宠爱不够,得有个帮手。于是她跟成帝说:“臣妾有个妹妹叫赵合德,比臣妾还美,陛下要是见了,肯定喜欢。” 成帝一听,立马派人去阳阿公主府接赵合德入宫。
这一接,就开启了赵氏姐妹 “专宠后宫十余年” 的局面。《汉书》里形容赵合德 “姿性尤穰粹”,比赵飞燕更丰满妩媚,成帝见了果然欢喜,封她为 “昭仪”,还特意为她建了 “昭阳殿”,殿里的门槛都用黄铜包边,再嵌上宝石,奢华得不像话。
![]()
姐妹俩一瘦一胖,一刚一柔,把成帝拿捏得死死的。但她们不满足,眼睛盯上了皇后之位 —— 当时的许皇后,因为儿子早夭,又一直没再生孩子,早就失了成帝的欢心。赵飞燕抓住机会,暗中收集许皇后的 “把柄”。
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许皇后的姐姐许谒,因为不满赵氏姐妹得宠,偷偷在家里搞 “祝诅”(用巫术诅咒),想让赵氏姐妹失宠。赵飞燕得知后,立马告诉了成帝。成帝本就对许皇后不满,这下彻底爆发,不仅杀了许谒,还废了许皇后,把她赶到长定宫。《汉书・外戚传》记载:“后坐执左道祝诅废,处长定宫,后自杀。”
许皇后一倒,赵飞燕就想当皇后。可太后王政君不同意,说赵飞燕 “出身微贱,不配当皇后”。成帝没办法,只好找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帮忙斡旋 —— 淳于长天天在太后面前说赵飞燕的好话,又承诺让赵飞燕的父亲赵临当官,太后这才松口。绥和元年(前 8 年),成帝正式册封赵飞燕为皇后,赵合德为昭仪,赵氏姐妹彻底掌控了后宫。
提起赵飞燕,最绕不开的就是 “燕啄皇孙” 的说法 —— 说她和赵合德为了保住宠位,不让其他妃嫔生孩子,只要有宫女或妃嫔怀孕,就想办法让她们流产。这个说法到底是真的?
《汉书》里还真有记载。绥和元年(前 8 年),宫中一个叫曹宫的女官怀了成帝的孩子,偷偷生了个儿子。赵合德知道后,立马派人去逼曹宫自杀,还把刚出生的婴儿抱走,最后 “婴儿亦死”。没过多久,许美人也怀了孕,成帝偷偷去看她,还给了她信物。赵合德知道后,当着成帝的面又哭又闹,说:“陛下要是喜欢许美人,就把我赶走算了!” 成帝没办法,只好让人把许美人的孩子抱来,最后这孩子也 “不知所终”。
但也有人说,赵飞燕姐妹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汉书》里说她们 “姊弟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 姐妹俩受宠十几年,自己却一直没生孩子。在古代后宫,“母凭子贵”,没孩子就没靠山,她们怕其他妃嫔生了儿子,自己会失宠,甚至被清算。而且当时太后王政君的娘家 “王氏外戚” 势力越来越大,赵氏姐妹没有家族撑腰,只能靠牢牢抓住成帝的宠爱活下去。
不过不管怎么说,赵氏姐妹专宠的那些年,汉成帝确实一个儿子都没留住。到了绥和二年(前 7 年),45 岁的成帝突然死在了赵合德的寝宫 ——《资治通鉴》记载,成帝是 “暴崩”,民间都说是赵合德 “侍寝过度” 导致的。太后王政君大怒,派人严查,赵合德怕被问罪,当天就自杀了。
![]()
赵合德一死,赵飞燕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但她还有个 “救命稻草”—— 成帝去世前,曾立侄子刘欣为太子(因为成帝没儿子),而刘欣能当上太子,赵飞燕帮了大忙。
原来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早就看出赵飞燕在后宫的分量,偷偷给她送了不少金银珠宝,让她在成帝面前多说好话。赵飞燕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就经常在成帝面前夸刘欣 “贤德”,成帝最后才下定决心立刘欣为太子。
所以刘欣继位(即汉哀帝)后,感念赵飞燕的功劳,不仅没追究她的责任,还尊她为 “皇太后”,让她继续住在中宫。可好景不长,哀帝只当了 6 年皇帝就去世了(前 1 年),这下赵飞燕彻底没了靠山。
新掌权的是王莽 —— 他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早就看赵飞燕不顺眼。哀帝一死,王莽就上奏太皇太后王政君,说赵飞燕 “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请求废了她的太后之位。王政君本来就讨厌赵飞燕,立马准奏,把赵飞燕贬为 “孝成皇后”,赶到北宫居住。
可王莽还不满足,一个月后又上奏,说赵飞燕 “失妇道,无共养之礼”,把她贬为庶人,让她去给汉成帝守陵。《汉书・外戚传》记载,赵飞燕接到圣旨后,知道自己没活路了,当天就 “自杀身亡”,死时才 37 岁。
这个曾经在玉盘上跳 “掌上舞”、让汉成帝魂牵梦绕的皇后,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宫廷斗争的漩涡,落得个自杀守陵的下场。
![]()
两千多年来,赵飞燕一直被贴上 “红颜祸水” 的标签 —— 人们说她 “祸乱后宫”“害死皇嗣”,把汉成帝的昏庸、西汉的衰落都算在她头上。但如果翻开《汉书》仔细看,会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
赵飞燕的出身决定了她的无奈:从一个穷人家的女儿,到阳阿公主府的舞女,再到未央宫的皇后,她没有家族势力可依靠,只能靠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在后宫挣扎。她的 “狠毒”,更多是为了活下去 —— 在那个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的后宫里,一个没孩子、没靠山的女人,不狠一点,早就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而且西汉的衰落,根本不是赵飞燕能决定的。早在成帝之前,外戚势力就已经壮大,王氏家族把持朝政,成帝本人沉迷酒色,荒废政事,就算没有赵飞燕,西汉的下坡路也很难逆转。赵飞燕更像是一个 “背锅侠”,成了后世指责 “女祸误国” 的典型。
就像《汉书》的作者班固评价的:“飞燕之妖,祸成厥妹。” 他把责任推给赵氏姐妹,却没提成帝的昏庸、王氏外戚的专权。直到现在,人们提起赵飞燕,最先想到的还是 “掌上舞” 和 “燕啄皇孙”,却很少有人记得,她也是一个被宫廷吞噬的可怜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