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不该是利益垄断的“自留地”
校园,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净土,是培育青年成长的摇篮,其核心属性注定了它不能成为法外之地,更不应沦为少数人独占利益的“自留地”。天津工业大学推出的“唯一合法授权配送”服务,正是对校园公益底色的背离,对公平原则的漠视,其背后的利益算计,早已越过了教育应有的底线。
![]()
所谓“唯一合法授权”,本质上是用看似合规的外衣,包裹着垄断的内核。“合法”二字,本应基于国家法律法规的明确界定,而非校方单方面的排他性授权。其他配送主体只要证照齐全、合规经营,遵循校园管理规定,便拥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凭什么被校方随意贴上“不合法”的标签?这种逻辑闭环,既缺乏合理的法理支撑,更无视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准则。校园配送绝非校方的“私有资源”,其服务的核心是广大师生的便捷需求,而非校方敛财的工具。将配送服务限定为“独家经营”,本质上是剥夺了师生的选择权,也堵死了市场良性竞争的通道,最终只会导致服务质量僵化、价格失去弹性,让师生成为利益垄断的直接受害者。
高校的公益属性,决定了校园内的各项服务都应围绕“服务师生、助力教育”展开。天津工业大学将配送服务异化为利益独占的“蛋糕”,暴露了其办学理念的偏差。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项一策,都应传递公平、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当校方把目光从“培育人才”转向“抢占利益”,把校园公共空间当成盈利的“摇钱树”,把校园公共空间当成盈利的“摇钱树”,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公益使命,更伤害了师生对学校的信任。校园不是封闭的“独立王国”,不能任由少数人凭着行政权力划定利益边界,将公共资源私有化、垄断化。
公众的质疑,本质上是对教育公平的坚守,对校园清风的期盼。希望天津工业大学能够正视舆论关切,摒弃利益独占的狭隘思维,撕开“合法授权”的遮羞布,停止对校园配送服务的垄断行为。真正的校园管理,不应是通过排他性授权“一刀切”,而应是通过明确服务标准、加强监督考核,引导多元配送主体良性竞争,让师生享受到更优质、更多样、更实惠的服务。
教育需要清风正气,校园更需守住底线。高校作为社会文明的引领者,理应在遵守规则、维护公平上作出表率,而不是沦为利益垄断的“庇护所”。期待天津工业大学能够及时纠偏,回归服务师生的本源,让校园配送回归多元、公平的轨道,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公益底色,敬畏教育的本质,不负师生的期待与社会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