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有人问“为啥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底下评论吵翻了天,我正看得乐,旁边蹲马桶的闺女突然指着水箱喊:“爸!马桶为啥有个‘马’字?它又不会跑!”
![]()
我盯着闺女亮晶晶的眼睛突然顿悟——咱天天挂在嘴边的称呼,比如“买东西”“上北下南”“马桶”,哪是简单的叫法?分明是给孩子讲“撑不下去时咋扛”的活教材!比我苦口婆心说“你要坚持”管用十倍,还自带烟火气,谁看了都能共情。
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我是咋借着这3个日常称呼,把“咬牙扛”的道理揉进闺女生活里的,说不定你家娃也会问这些问题。
一、蹲马桶聊“马桶”:连个称呼都要改3回,难事儿哪有扛不过的?
闺女蹲马桶不老实,总爱摸来摸去,那天盯着“马桶”俩字儿不撒手:“爸,这是给人用的,为啥叫马桶?跟幼儿园的小马玩具有关系吗?”
我没急着给答案,先拉着她坐在卫生间门口唠:“爸给你讲个老故事啊。以前汉朝有个超厉害的将军叫李广,打胜仗缴获了个宝贝,叫‘胡床’——其实就是个能折起来的小马扎,你幼儿园门口那小凳子见过吧?差不多样儿。后来有人觉得这小马扎方便,就加了个小槽,改成了方便用的‘虎子’,听着像小老虎的‘虎’,特威风。”
![]()
闺女听得直点头,又追问:“那咋又变‘马桶’了?”我接着说:“到了宋朝,有个皇帝的爷爷叫赵敬,‘敬’和‘虎’发音有点像,当时不能随便叫‘虎子’,怕不尊重,就改成了‘马子’。再后来这东西越做越像小桶,能装水冲,慢慢就叫‘马桶’了。你看,连个日常用的东西,名字都得改3回,哪有一帆风顺的?”
这话其实是说给闺女听,也是我在给自己打气。我戒烟那阵儿,头一个礼拜嗓子痒得跟有小虫子爬似的,兜里揣着薄荷糖,可还是忍不住想摸烟盒。有回都把烟拿出来了,看见闺女在客厅搭积木,突然就想起“马桶改名字”的事儿——人家连个称呼都能慢慢调,我戒个烟咋就扛不住?赶紧把烟扔了,走过去跟闺女说:“你看,爸也在学马桶,改改不好的习惯呢,刚开始肯定难,但慢慢就好了。”
![]()
前阵子闺女学跳绳,跳三下就绊一次,摔了两回就坐在地上哭,把跳绳扔老远:“再也不学了!太难了!”我没凶她,把她扶起来拉到马桶边:“还记得马桶咋从‘虎子’变成现在这样不?它要是摔两下就不‘变’了,咱现在还得用小马扎呢!你跳绳摔两回,跟它改3回名字比,算啥呀?爸陪你再试一次,摔了咱就扶你。”
闺女抹了抹眼泪,自己捡起跳绳。那天晚上我们练了半个钟头,最后终于能连跳10下,她跑到我跟前蹦着喊:“爸!我跟马桶一样,也扛过来了!”你看,跟娃讲大道理她不爱听,但唠个马桶的来历,她就懂了“坚持”不是啥大词儿,就是难的时候不扔跳绳,痒的时候不摸烟盒——跟东西改名字似的,慢慢扛,总能成。
二、看地图聊“上北下南”:心里有颗“北极星”,再乱也不跑偏
![]()
周末带闺女看绘本,她非要把地图倒过来看,说“这样小熊就能朝上走了”。我没说“你这不对”,而是指着窗外的天说:“咱晚上看星星好不好?有颗星星特别厉害,不管啥时候都在北边,叫北极星。”
等到天黑,我抱着闺女在阳台找北极星,她指着最亮的那颗喊:“爸!是不是那个?”我点点头:“以前没有手机导航,水手在海上迷路了,就看这颗北极星,盯着它走就不会偏。后来画地图的人想,既然北极星总在北边,那不如把北边画在上面,这样看地图的人就知道往哪儿走了——慢慢就有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矩。”
闺女似懂非懂,我又接着说:“爸练拉杠的时候,也有颗‘北极星’。刚开始只能拉5个,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想放弃的时候就想,我得给闺女做榜样,让你知道难事儿能扛过去。这念头就像北极星,不管多累,盯着它就不会跑偏。”
![]()
后来闺女学画画,画到一半总说“画不好”,把纸揉成团扔了。我拿出她画的地图,上面还歪歪扭扭画了颗北极星:“你看,你画地图都知道找北极星,画画也可以有‘北极星’呀——比如先画完这棵小树,就算画得不好,也比扔了强。”
那天闺女重新拿了张纸,慢慢画完了小树,虽然树枝歪歪扭扭,但她没再扔纸。晚上她在日记本上画了颗星星,旁边写着“我的北极星是画完每幅画”。原来“上北下南”不只是地图规则,更是在教孩子:心里有个明确的目标,就像水手盯着北极星,再难也不会半途而废——这道理,比我说一百遍“你要坚持”都管用。
三、逛超市聊“买东西”:能抓在手里的才叫“东西”,坚持也得“实在”
![]()
上周带闺女逛超市,她推着小购物车问:“爸,咱买酱油、买饼干,为啥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呀?”我拿起货架上的苹果说:“你知道老祖宗讲的‘五行’不?东属木,西属金,木和金都是能拿在手里的东西,比如你爱吃的苹果是木长的,饼干用的铁盒子是金做的;但南属火,北属水,火你没法揣兜里,水一拿就洒,总不能说‘我买两斤火’‘买一桶水’吧?慢慢就叫‘买东西’了。”
闺女恍然大悟,又问:“那爸戒烟、练拉杠,也算‘东西’吗?”我愣了一下,笑着说:“算啊!爸戒烟成功了,就少了烟味,多了陪你玩的时间,这是能‘抓’住的改变;练拉杠能拉30个了,胳膊有劲儿了,能抱你走更远的路,这也是‘实在’的收获。坚持不是空喊口号,得像买东西一样,要‘实在’的结果——比如你学背古诗,背会一首就多会一首,这就是‘实在’的坚持。”
![]()
前阵子闺女学背古诗,总说“记不住”,背两句就跑。我拿出她的购物清单:“你看,咱买东西要列清单,背古诗也能列呀——今天背会两句,明天再背两句,慢慢就背完一首了,跟买东西一样,一点一点攒起来。”
那天闺女跟着我一句一句背,最后真的背会了整首诗。她跑到镜子前大声背,还说:“爸!我也有‘实在’的坚持啦!”原来“买东西”的称呼里藏着最朴素的道理:所谓坚持,从来不是一下子做到多好,而是像买东西一样,一点一点积累,把“想做”变成“做成”的小事——这道理,藏在超市的烟火气里,闺女一听就懂。
最好的育儿,藏在“蹲马桶”“看地图”的日常里
有天晚上,闺女突然拿出一张纸,上面画了三个小格子,分别写着“马桶”“北极星”“东西”,下面画了个举着拳头的小人。她跟我说:“爸,这是你教我的‘扛事儿’三件宝!”
![]()
我突然明白,比起逼着孩子“要坚持”,不如把道理揉进“蹲马桶聊名字”“看地图找星星”“逛超市说购物”的日常里。这些烟火气的称呼,藏着老祖宗的智慧,也藏着我们普通人的“咬牙扛”——戒烟时掐灭烟头的瞬间,拉杠时发抖的手臂,背诗时反复念叨的句子,再配上这些有温度的故事,孩子自然会懂“坚持”不是啥大道理,就是难的时候不放弃,累的时候再扛扛。
现在闺女再遇到难事儿,会自己说:“我得找找我的北极星”“我要像马桶一样慢慢改”。你看,育儿哪需要那么多高大上的方法?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称呼,那些我们咬牙坚持的平凡瞬间,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成长课”。
说不定下次你家娃问“为啥叫老公老婆”“为啥叫筷子不叫棍儿”,你也能借着这些烟火气的话题,跟娃唠唠生活里的小智慧——毕竟,最动人的道理,从来都在“蹲马桶”“逛超市”的人间烟火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