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短棹水云乡,静坐垂纶意自长。忽有飞鸿惊水面,鱼儿惊散水花凉。竿影摇摇空对月,波光渺渺恨无香。思量再钓须沉稳,莫使喧嚣扰锦鳞。钓鱼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资源,二是鱼的警惕性。在钓点附近有鱼的情况下,需要想办法降低鱼的警惕性,才能钓到鱼。但是,大多数人在钓鱼时,在各种错误操作的情况下,反而会提高鱼的警惕性。下面,我来讲下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
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一、抛竿的动作。抛竿动作对钓鱼的影响也不小,尤其是钓中上层鱼类时,人影加上竿影的晃动,鱼在水中是能看到的,所以钓鲢鳙、鳊鱼等鱼类时,往往都要使用很长的鱼竿,就是为了减少抛竿动作对鱼的警惕性的影响。此外,野钓鲫鱼等胆子较小的鱼类时,频繁地抛竿,也会让鱼的警惕性提高,不敢靠近窝子。
![]()
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二、低频的声音。低频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远,衰减慢,能够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使得鱼类能够在较远的距离上感知到潜在的危险或干扰。低频声波的穿透力强,能够穿透较厚的水层和障碍物,对鱼类的听觉系统产生强烈刺激。在钓鱼时,开关车门的声音,走路和跺脚的声音,敲击地面的声音,都会使鱼的警惕性大幅提高,甚至迅速逃离钓点。
![]()
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三、鱼饵的气味。鱼类对气味非常敏感,鱼类的嗅觉灵敏度都是人类的成百上千倍,对气味的种类和浓度有着精准的判断。所以,如果鱼饵的气味种类不对,或者气味浓度过高,都会提高鱼的警惕性。尤其在野钓时,气味较浓的鱼饵很容易导致死窝。
![]()
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四、大量的补窝。很多钓友在钓鱼时,担心窝子里的窝料被鱼吃光以后,鱼群会离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补一些窝料,少量补窝没太大影响,如果大量补窝就会让窝子里的鱼感觉不正常,警惕性大增,甚至是离开窝子。一方面是因为窝料入水的声音会吓到鱼,另一方面是大量的窝料突然出现,让鱼觉得不自然。
![]()
钓鱼时让鱼的警惕性提高的5种因素
五、遛鱼的声音。鱼钩刺中鱼以后,鱼在水中挣扎时,也会惊扰到窝子里的鱼,被钓到的鱼距离窝子越近,影响就越大,所以中鱼以后一定要快速把鱼拉出窝子。在野钓鲫鲤草鳊时,可以在窝料里添加多巴酒、鱼多巴和鱼安素,来提高诱鱼效果,促进鱼开口,降低鱼的警惕性,增加窝子的留鱼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