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协议的余温尚未散尽,加沙的炮火已再次对准了记录真相的人。
2025年3月22日,《巴勒斯坦纪事报》记者艾哈迈德·萨勒姆扛着摄像机,在汗尤尼斯记录平民撤离的画面——镜头里全是拎着行囊的老人和孩子,现场看不到任何军事目标。突然一声巨响,炮弹轰然落下,艾哈迈德当场殉职,他的“PRESS”防护背心被炸开一个大洞,成为这场针对性袭击的无声见证。
![]()
截至2025年11月9日,加沙地区已有153名记者在冲突中遇难,其中包括132名巴勒斯坦记者、12名以色列记者和9名国际记者。这个数字背后,是加沙约1200名记者群体中12.75%的遇难率,每8名记者就有1人倒在炮火中。更令人发指的是,国际记者联盟(IFJ)已核实46起针对性袭击案例,彻底打破了“误炸”的借口。
这些记者的遭遇并非个例。2024年8月10日,5名记者在希法医院外的临时采访点工作,这里早已向以色列军方报备为“媒体区域”,车身和帐篷上都印着清晰的“PRESS”标识。但无人机的空袭毫无预兆地袭来,4名记者当场遇难,1人重伤,现场设备与血迹交织,成为新闻史上的一道伤疤。
仅一个月前的7月15日,半岛电视台记者瓦利德·达赫杜赫的采访车同样遭遇导弹袭击。当时他正在加沙城报道难民营空袭情况,腿部被炸成重伤,随行摄影师不幸身亡。无国界记者组织(RSF)统计显示,冲突至今已有328名记者受伤,89人因伤永久退出新闻行业,27家媒体机构被炸毁,新闻传播渠道遭受毁灭性打击。
![]()
按照《日内瓦公约》,记者作为非战斗人员应受保护,但加沙的现实却是“PRESS”背心沦为无效防护。无国界记者组织调查指出,部分袭击存在“刻意追踪采访车、打击已报备媒体区域”的痕迹,而以色列军方的AI识别系统因“目标标准不透明”,也让记者陷入莫名危险。
当记录真相的人接连倒下,加沙的苦难便少了一份被看见的可能。这153个逝去的生命,不仅是新闻从业者的损失,更是人类知情权的悲剧。国际社会的谴责声中,人们期待的不仅是停火,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真相记录者的保护——毕竟,没有人记录的苦难,终将在沉默中被遗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