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日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省委三季度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以优质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供给与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动态平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新型消费蓬勃发展。老字号创新、国潮兴起、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新业态,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的新趋势。然而,部分领域供给结构与新需求之间仍存在落差,亟须通过创新供给,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真正实现“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有些需求本就存在,有些需求则因供给而生——消费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产品出现”。科技领域尤其如此:从MP3到智能手机,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每一次产品迭代都在创造新的消费场景。例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正是通过技术突破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实现了产量从2020年约140万辆到2024年超1300万辆的跨越,同时带动配套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服务等一系列新投资与新消费。
物质消费如此,精神文化消费亦然。近年来,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冰雪游,再到泉州簪花围,一批文旅现象级案例接连“出圈”,其背后正是新供给带来的情绪价值与体验升级。这类实践说明,优质供给能够激发潜在需求,甚至创造新的消费群体。
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根本靠创新,关键在环境。对企业来说,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出更多让消费者“惊喜”的产品;对地方政府而言,则应聚焦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场景打造,提供更具特色和情绪价值的消费体验。在政策层面,要协同推进“促消费”与“惠民生”,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通过优化供给激发消费意愿。今年以来,多地发力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活动,结合以旧换新政策,引导消费升级、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经验表明,“政策+市场”双轮驱动,能够有效打通供需堵点,释放内需潜力。此外,还要持续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清理不合理限制性措施,消除要素获取、招标投标等方面的壁垒,让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充分释放。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更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在良性互动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民生为本,不断丰富优质供给,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定能把蕴藏在人民生活中的巨大内需潜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让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更可持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