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快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约每 6 人中就有 1 人死于癌症,而我国的肿瘤负担也仍在持续,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仍是高发癌种。提及癌症,很多人都会心生畏惧,总觉得它是突如其来的 “致命打击”,但事实上,癌症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
从癌细胞出现到发展为可见的肿瘤,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身体早已在悄悄发出预警信号,只是很多人未曾察觉。
患癌前的半年内,
他们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
2024年10月《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身体信号。
![]()
研究团队对 6 万多名突然消瘦的成年人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 58.2% 为女性,51.8% 年龄在 60 岁以上,26.3% 有吸烟史。结果发现,在体重减轻诊疗后的 6 个月内,有 908 人(占 1.4%)被确诊为癌症,其中 97.1% 的患者年龄在 50 岁以上,最常见的癌种是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这些患者在确诊前大多伴有咳嗽、腹痛、背痛、胸部感染和疲乏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别的患者在消瘦之外,还会伴随不同的危险体征。
男性突然消瘦若同时出现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咯血、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或淋巴结疾病等情况,患癌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而女性若在消瘦的同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淋巴结病或静脉血栓栓塞等表现,也需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
这项涉及 900 多名癌症患者的研究明确告诉我们,癌症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身体变化,可能正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这些都是容易被忽视的癌症信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郭文浩提醒,对大多数人而言,除了突然消瘦,还有多种身体变化可能是癌症或癌前疾病发出的第一波信号,需要密切关注。如果没有刻意减肥或节食,也排除了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等良性疾病,体重在半年到一年内减轻 5% 以上,同时伴随厌食、乏力、易疲劳等症状,就需要尽早查明原因。
身体出现的不明原因肿块、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乳腺、睾丸部位的包块,皮下结节,以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当这些肿块伴有红肿、疼痛、异常血管、颜色改变,或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同样值得警惕,虽然疼痛可能由慢性疾病、骨头病变等多种原因引起,但如果是深度且持续的疼痛,就必须找到根源,提防肿瘤的可能。
呼吸系统的异常表现也常常与癌症相关,有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慢性咳嗽,而乳腺癌、结肠癌、肾癌、前列腺癌等扩散到肺部时,也可能引发持续性咳嗽。
呼吸急促作为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若长期忽视,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因此一旦出现,需尽早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没缘由的出血是非常典型的肿瘤信号,几乎涵盖了大多数肿瘤疾病。大便出血或呕血可能与肠癌、胃癌相关;咳血、痰中带血需要警惕肺癌;不规律阴道出血、非月经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有关;无痛性尿血或排尿困难,要小心泌尿系统肿瘤;非外伤引起的鼻子出血,则需要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消化系统的持续异常也不能简单归为 “胃病”。长期便秘、腹泻或是两者交替出现,可能是胃肠道肿瘤的信号,而胰腺、肝脏的恶性肿瘤也可能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的吸收,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和脂肪泻。
此外,长时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以及反酸烧心、上腹闷痛不适等症状,也可能与胃癌或食管癌相关,需要及时通过专业检查排查风险。
预防癌症先做好这2点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2024 年在老年健康报刊文指出,增强防癌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部分癌症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具体来说,戒烟限酒是重要的防癌举措,烟草和酒精都是明确的致癌物,减少接触能显著降低肺癌、肝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饮食方面,应遵循少食多餐、少盐多淡、少肉多素、少炸多炖、少烫多温、少熏多炒的原则,多吃新鲜蔬果,避免食用发霉、油炸和腌制的食物。适量的运动能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心情舒畅则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这些都对防癌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保持个人卫生也不容忽视,比如推行使用公筷,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2. 按时体检及早发现
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进行个体化体检是实现癌症早发现的关键。目前的医疗检验技术已经能够在早期发现大部分癌症,比如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可用于肺癌筛查,超声结合钼靶是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手段,胃肠镜则能有效排查消化道肿瘤。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显示,我国全癌种标化死亡率正逐年下降,这与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肿瘤体检及早诊早治项目密切相关。
癌症的治疗效果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患者的生存时间也越长。那些看似偶然的 “确诊”,背后往往是长期被忽视的身体信号,而那些成功战胜癌症的案例,也大多离不开及时的预警识别和规范治疗。
来 源 / 华医网
平台调整了推送规则
并点击文末 “在看” 与 “点赞”
2026年卫生资格考试备考要趁早!华医题库更新快、功能全:视频课程、海量题库、精品模拟卷、晋高面审辅导一应俱全,更有每日免费刷题福利!点击卡片,立即开启高效复习!
![]()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