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芯片竟要德国车企用人民币买单?”这则消息让欧洲汽车圈瞠目结舌。安世半导体恢复供货的决定,非但没缓解欧洲产业焦虑,反而抛出人民币结算的硬性要求,揭开了一场产业链博弈的惊天反转。
![]()
导火索始于荷兰的“闪电夺权”。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冷战时期的《Vifo法案》,冻结安世母公司闻泰科技资产,72小时内罢免其CEO张学政,将股权与管理权移交第三方。荷兰人以为掌控了公司总部,就攥住了汽车芯片的命脉,却没料到自己接手的只是个空壳。
真正的杀手锏藏在中国东莞。安世全球70%的芯片封装测试产能集中于此,这座年产能千亿颗的工厂,承载着芯片变成终端产品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商务部一纸出口禁令,让荷兰总部的设计图纸瞬间沦为废纸,欧洲车企随即陷入“有芯难用”的困境。宝马、大众的采购电话被打爆,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预警月损失超200亿欧元,大众高尔夫生产线濒临停产。
![]()
荷兰曾试图转移产能至东南亚,但汽车芯片对工艺的严苛要求让其碰壁。东莞工厂99.7%的良品率,成为中国制造实力的最佳佐证。绝境之下,安世恢复供货的条件堪称颠覆性:交易必须以人民币结算。这意味着,荷兰掌控的“名分”形同虚设,现金流与产能命脉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这一切早有伏笔。六年前,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以“蛇吞象”之势收购安世,将70%封测产能布局东莞,当时被视为单纯的成本控制举措,如今却成了破局的关键筹码。这场博弈打破了高科技领域的认知误区:专利与图纸固然重要,能将其转化为稳定产品的制造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
从“石油人民币”到“芯片人民币”,这场反转标志着人民币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突破。荷兰的误判与中国的远见,让全球看到产业链话语权的重塑逻辑。博弈仍在继续,但全球贸易的规则天平,已在中国制造的硬实力下悄然倾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