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体检单上突然出现“膀胱占位”四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要全切,以后挂着尿袋过”。
祖雄兵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干了二十多年泌尿外科,他见过太多人因为这句话当场崩溃。
![]()
有人当场问“还能活多久”,有人直接说“不治了,回家”。
他把这些人拉回诊室,先聊十分钟生活,再聊十分钟病情,最后一句“咱们试试保膀胱”,情绪才慢慢落地。
保膀胱不是口号,是真有数据。
2022年他发表的研究里,200多个原本该切膀胱的人,最后八成保住了器官,欧美指南直接引用。
简单说,不是每个人都得“一刀切”,但得有人敢做第一个不切的。
技术细节听起来拗口,其实一句话:把肿瘤先“饿瘦”,再精准挖掉。
化疗+免疫的组合拳打下去,肿瘤缩小了,手术窗口就出来了。
患者醒来第一件事是摸肚子,“尿袋呢?”——没挂,原位新膀胱已经缝好,自己管自己。
2024年3月,他又往前迈了一步。
华中地区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在他手里完成。
机器人手臂比人手稳,出血从几百毫升降到几十毫升,手术时间缩短一小时。
![]()
病人术后第三天能下床,第五天出院,家属发朋友圈说“像做了个阑尾炎”。
有人担心机器人贵,他直接算笔账:出血少、住院短、并发症少,总体费用反而比传统开刀低。
医保还能报一部分,算下来普通家庭扛得住。
前列腺癌那边,他搞了个“保功能尿道”术式。
九成患者术后当天能自己排尿,不用垫尿布。
一个退休老师术后两周去跳广场舞,邻居问“真的假的”,她直接原地转圈,“真的,不漏”。
肾癌也没落下。
2014年创立的“肾蒂旋转”技术,把肾门肿瘤手术从“高危”变成“常规”。
2021年年会直播,全国同行在线围观,弹幕刷屏“稳”。
每周二、周三,他在天心阁和岳麓山两个院区坐诊。
号难抢,但加号从不含糊。
![]()
有外地患者凌晨三点到长沙,他七点半提前开诊,看完最后一个才去吃早饭。
基层医院是他另一个战场。
每周跑两家县医院,手把手教腹腔镜。
一个县医院医生学会后,给村里老人做了第一台肾切除,老人儿子拎着土鸡追到高铁站,“祖教授,鸡不值钱,就想让你尝尝”。
科研不是象牙塔。
六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篇高分论文,听起来像天书,其实都围绕一句话:怎么让病人少挨一刀,少花一分钱,多活一年。
下一步是AI。
团队正在训练模型,术前把片子扔进去,三分钟出手术方案。
预计年底发布,基层医生也能用,相当于把专家经验装进U盘。
有人问祖雄兵,“你这么拼图啥”。
他笑笑,把电脑屏幕转过来,屏保是去年治愈的一个小男孩,术后一年复查,蹦蹦跳跳冲进诊室喊“祖叔叔”。
他说,就图这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