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中国进入了老龄化后,开医院一定是稳定不赔的,可实际上真是这样吗?
2025年上半年,我国民营医院倒闭的数量正在以平均每天近7家的数量增长,总数高达1247家,即便是公立医院也难独善其身,开始掀起了合并潮。
![]()
今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都陆续传来了医院破产倒闭或医院合并的新闻。例如今年九月规划在建的粤东最大三甲医院,因资金链断裂沦为了烂尾楼;上海博爱医院被强制清算;重庆的一家投资超过30亿的肿瘤医院,在开业两年半后黯然关门。四川、浙江、河南等地近十起公立医院合并,比如洛阳第一第三人民医院合并、六安市两家人民医院重组等等。
之前都说医院赚钱,因为医疗服务属于刚性需求。如今呢?却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当然这背后的真相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作者分析了几个原因。
![]()
一、过去医院被视为“印钞机”,那是靠着以药养医的模式,医院能在药品竞价的基础上加价销售,这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另外公立医院还能获得稳定的财政补。但是从2017年以后随着药品零加成三票合一,加上集中采购等医保改革,彻底斩断了以药养医的路径,再加上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也在下降。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卫生健康支出2.03万亿,同比下降了9.1%。
二、盲目扩张造成了行业乱象。从2019年到2024年,全国医院总数从3.4万家增至3.9万家,让中国的每千人床位数达到了7.2张。远高于美国的2.8张和英国的2.6张。不过数量不等于质量,规模不等于效率,许多民营医院盲目追求扩大,从100张床扩大到500张,结果床位使用率长期低于60%,增加了成本。
![]()
三、医保改革后,让粗放经营的医院带来了致命一击。 过去,医院可能通过多开药多检查 来增加收入,现在医保改为按病种打包付费 明码标价,再就是国家医保局的检查和大数据监控进入史上最严模式,谁还敢违规操作?
四、信任与人才的失去。有些医院过度医疗,夸大宣传,导致整个行业背上了沉重的信任债,另外民营医院由于缺乏完善的职称体系 ,科研平台也有限,难以吸引到高水平的医生长期停留好医生,纷纷流向了更稳定的公立医院。
![]()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全年合计亏损1300 亿元,平均每家亏损达 553 万元。简单来说,当医院不赚钱了,倒闭、合并也许只能是唯一的出路吗?那也未必。
在今年10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中能看出,我国还是很重视医疗板块的,所以正在引导推动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有外界认为这是医疗行业的天塌了,但相比倒闭来说,转型何尝不是一个更好的办法和方向呢?
![]()
在作者看来,医疗行业的这场变革,本质上是告别野蛮生长回归医疗本质的过程,也代表着曾经那个靠政策红利、粗放扩张,甚至灰色地带赚钱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相信经过这场洗牌过后,我们迎来的或将是一个更透明、更高效、更值得托付健康的医疗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