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中国突然叫停了对巴西高价大豆的采购,理由很简单:太贵了。而巴西反应也颇为迅速,旋即针对中国出口的无纺布展开反倾销调查。
这来来回回的操作,把两个本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贸易伙伴,扯进了又一场现实版“买卖不成,另起风波”的局面。
这事看着像大豆涨价引发的口角,但其实背后藏着更大的账本。
![]()
大豆变黄金,谁先喊停?
今年巴西大豆价格涨得飞快,从年初的360美元/吨一路飙到650美元,现在属于是直接涨了80%。中国长期是巴西大豆的最大买家,面对这样的涨幅,企业压力一下子就爆了。
压榨企业首当其冲,进口成本高了,豆粕卖不出去,油价还受限,利润空间直接被挤没了。很多企业干脆停了单,这种“躺平”式的抗议,其实也在给国家政策释放信号。
![]()
全球大豆产区集中,任何一个大出口国出问题,整个市场都得跟着抖一抖。这波巴西涨价,其实也是供需链条上的应激反应。
但对中国来说,眼下不是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事。涨价是短期的,依赖才是长期的,大豆这种战略物资,不能全押在一个国家身上,暂停采购是市场行为背后的战略选择。
中国不接招,转头就换供应商
![]()
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时候不硬气一点,后面更难谈。巴西大豆说涨就涨,企业受不了,国家也得有底牌。于是暂停采购成了信号弹,先是抗议价格不合理,然后转头找新路。
阿根廷的大豆早就在谈判桌上了,虽然量不如巴西大,但关键时刻顶得上。并且俄罗斯也开始扩大了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
中国手里也不是光靠采购打牌,战略储备是底气之一。中储粮多年来一直在做轮换,地方储备配合中央调配,短期波动都能稳住。这次暂停采购也是底下的粮库撑得住,才敢说“不买”。
![]()
而且,中国一直在推进饲料减豆粕的技术路子,蛋白替代、饲料创新这些年没少投钱。从农业科学院到地方养殖场,科研和推广接力跑,目的就是减少对进口大豆的“刚需依赖”。
巴西不甘吃哑亏,立马亮出“反击牌”
中国一停单,巴西立马动手了,宣布对中国出口的无纺布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个操作看起来像是“报复性”反应,但在国际贸易规则里,也算“合规”的回应方式。
![]()
这次调查范围涵盖多个税则号段的无纺布产品,主要用于医疗、包装等领域。虽然表面上是程序调查,但业内都看得出来,这是对中国拒买大豆的“有点情绪化”的回应。
不过,反倾销这种事,说白了是双刃剑。巴西下游产业对中国无纺布依赖不小,尤其是医疗和包装行业,成本上升的后果最终还得自己扛一部分。
世界贸易组织的案例研究也反复强调,反倾销虽然合法,但频繁使用会损害正常贸易秩序。特别是像中巴这样的互补型贸易关系,动不动就调查加税,不利于长期合作。
![]()
全球大豆格局正在悄悄生变
这场中巴大豆风波,不只是两国间的小摩擦,实质上已经在改变全球大豆贸易的格局。本来中国是巴西大豆的第一大买家,巴西也是中国的头号供应国,一直是稳定的双边关系。
但这次价格暴涨,让中国意识到“绑定太深”会有风险。于是多元化采购提速,供应链开始重构。未来几年,阿根廷、俄罗斯、美国、甚至非洲的新兴产地都有可能分走一部分市场份额。
![]()
航运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在加紧与其他大豆出口国的合作谈判,尤其是在南美以外的国家。
现在的全球期货市场也在发生反应,大豆定价不再完全看“芝加哥脸色”,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在悄悄增长。中国大宗商品交易所正在推动更多品种的国际化,未来大豆价格或许不再只是由美洲主导。
过去,ADM、邦吉这些粮商在巴西集中建仓、压货,现在开始在阿根廷、乌克兰、甚至中亚找备份节点。价格“话语权”的争夺,已经从市场交易延伸到上游布局。
![]()
这场看似简单的拒买大豆、反查无纺布的贸易交手,实则是一场供应链博弈的缩影。中国在说“不”的同时,也在用行动重塑自己的大宗商品安全网。巴西的回手,也暴露出了对单一市场依赖的焦虑。
全球农产品贸易正在从“依赖关系”向“平衡博弈”过渡,谁能在价格波动中守住稳定,谁就更有底气谈合作,眼下看这场风波谁赢谁输还早,但方向已经很清楚,不靠单边才能走得稳。
信息来源:
中国停巴西 180 万吨大豆单,巴急掀无纺布反倾销调查!中方:按市场规则,有多元供应链
2025-11-05 11:27·掌中要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