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念叨,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房地产走弱、人口老龄化,活脱脱就是当年日本“失去三十年”的前奏。
![]()
可问题是,美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是贸易战又是技术封锁,就是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永远当它的“千年老二”。
他们怎么就忘了,中国跟当年的日本,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日本“躺平”的底气:先富再老,中国“未富先老”
要说“失去的三十年”,得先搞明白日本是在什么基础上“失去”的。
人家那不叫“失去”,那叫“富够了歇会儿”。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用2005年的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日本人均GDP已经干到了26000美元,几乎快摸到美国(31000美元)的后脑勺了。
![]()
换句话说,日本在经济停滞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站在了全球技术的最前沿。
等到1994年,日本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超14%)的时候,人均GDP更是达到了39933美元。
说白了,日本是在“失去三十年”之前,就已经躺在发达经济体的摇篮里高枕无忧了。
![]()
这种情况下,又碰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拖累储蓄率,经济增速降下来,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可中国呢?咱这情况可完全反过来了。
2021年,我国也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可咱们的人均GDP才多少?12556美元。
这个数字,连日本1994年水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日本是“先富后老”,我们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
人家日本已经躺平了,咱们还得玩命去跨过“高收入国家”那道门槛,还得小心别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经济学家星岳雄也承认,中国已经结束了经济增长的追赶阶段,现在需要一个适合基于创新的经济增长体系,而这正是日本当年没能做到的。
所以说,拿中国和日本比“停滞”,首先就搞错了前提。
中国还需要走完追赶前沿的较大距离。这个巨大的追赶空间,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最大的本钱。
中国真正的“王牌”:大政府与全产业链
再来看第二个关键区别:家底和体制。
日本当年为什么会陷入长期停滞?除了老龄化,一个很要命的原因是产业空心化。
很多人都提“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但这只是表象。
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崛起了。
![]()
咱们看一组数据:1993年,日本在全球的出口份额还占到9.5%,而中国当时只有约2%。可到了2013年,日本的份额暴跌到了3.8%,而中国飙升到了11.7%。
看明白没?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恰恰是中国崛起的三十年。日本的产业,是被中国结结实实地抢走了饭碗。
现在很多人担心,说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产业会外迁,我们会不会也走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老路?
但问题是,迁,往哪儿迁?
![]()
是迁给印度还是越南?过去十年(2012-2022年),印度出口在全球的份额只上升了0.2个百分点,越南多了点,上升0.9个百分点。而中国同期上升了3.3个百分点。
中国目前的GDP体量大约是印度的5.5倍,是越南的50多倍。
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仍然在每年一个百分点地提高,总占比高达30%。
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这就是李迅雷说的,中国目前是“前有围堵,后无追兵”。
光有产业还不够,还得看体制。中国和日本在体制上的差异是巨大的。
李迅雷总结得很到位:中国是“大政府、大市场”,日本是“小政府、中市场”。
“大政府”的优势在哪?在于组织资源和引导新型产业发展的能力。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带一路”,在产业上搞互联网、5G、数字经济、新能源、电动车、大飞机,背后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2023年中国出口177万辆,同比增长67%,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干到31.6%了。这就是大使吴江浩提到的“新质生产力”。
反观日本政府,它似乎缺乏这种能力,所以近年来在新经济方面没多少出彩之作。
日本经济学家星岳雄也坦言,日本“硅谷”之所以没搞成,就是因为日本未能升级其经济体系,以适应基于创新的经济增长。
所以你看,过去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过两次以上的经济负增长,唯独中国是例外。这就是“大政府”的优势。
泡沫应对:主动“拆弹”VS被动“闪崩”
最后,咱们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房地产和金融风险。
日本当年最惨的,就是“泡沫经济”破灭,搞出了一个叫“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词。
说白了,就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暴跌闪崩,导致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大家手里所有的钱都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全都拿去还债了,需求瞬间就被抑制住了。
![]()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说得很明白:日本当年降杠杆,是被动和急速发生的。
但中国跟日本的情况完全不同。
我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主动采取降杠杆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以及相关联的各类风险。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所以,当前中国的银行系统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出现了下滑,但绝对不是当年日本“闪崩”的情景。
而且别忘了,中国的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还低十几个百分点,我们仍然有大量的新增购房和改善需求。
![]()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定了调,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搞“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些措施,就是要实现“软着陆”。
美国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但他们似乎忘了几件最重要的事。
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早就指出了:当年的苏联没有市场制度、没有竞争、没有企业家精神,也没有对外开放。而中国拥有苏联不曾有的这一切。
同样,中国也拥有日本所不具备的“大政府”体制优势、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以及已故经济学家拉尼斯所说的,那种“避免思想僵化”、不断进行政策改革的可塑性。
说到底,中国到了需要依靠其巨大的市场优势实现追赶,并建成先进国家的时候。
![]()
用ArvindSubramanian在《Eclipse》里的预测来说,只要中国不重回计划经济,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主导地位,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参考资料:
张军:为什么中国经济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大国经济-2022-11-14
李迅雷:中国会否重蹈日本覆辙,遭遇长期衰退?历史会有重复,但不会简单的重复-金融界-2023-07-09
日本经济学家星岳雄:中国不会经历日本经济“失去的几十年”-环球网-2023-10-28
中国可能成为“第二个日本”?我大使回应-环球时报-2024-03-02
休想让中国变成“大号的日本”-北晚在线-2023-09-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