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现在对印度留学生的拒签率高得吓人,五个人申请,四个被拒。
曾经每年涌进300万印度人、被戏称为“印拿大”的国家,半年就赶走了1891名印度留学生,还说力度不够。
这前后反差也太大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得从2023年的一场丑闻说起,加拿大移民局突然查出,700多个在当地生活了好几年的印度学生,录取通知书全是假的。
![]()
这些学生有的都找到工作了,就快拿到永居身份,结果一夜之间面临驱逐。
这背后是条成熟的造假产业链,印度中介明码标价,银行流水、语言成绩、家庭关系证明,能造的全给造了。
有学生说,她花了12万人民币中介费,本想靠留学改变命运,最后成了骗局的牺牲品。
中介甚至会培训申请人,教他们应对签证官的盘问,就像准备FBI审讯似的。
本来想,加拿大审核应该严点吧?但它的留学政策有个大漏洞。
哪怕是野鸡学院的短期课程,毕业也能轻松拿工签。
![]()
这就催生了好多“签证工厂”,这些学校根本不怎么教课,主营业务就是卖录取通知书。
这些学生也不是来读书的,他们拿着比本地生贵两倍的学费入学,却不去上课,要么打黑工,要么直接失联。
加拿大统计过,有4.7万名印度留学生违反签证条款滞留。
更麻烦的是“链式移民”,一个人站稳脚,就把全家接过来,多伦多、温哥华的住房和医疗资源都被挤爆了。
造假案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政策加码的,是两国闹僵的外交关系。
2023年6月,锡克教领袖尼贾尔在加拿大被枪杀。
到了9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指控印度政府特工参与暗杀。
两国关系一下跌到冰点,互相驱逐外交官。
印度要求加拿大41名外交官限期撤离,还暂停了加拿大公民的签证服务。
政治矛盾摆上台面,加拿大正好借这个机会“清理门户”。
2023年夏天开始,加拿大对印度申请人的审查变得特别严。
教育背景、资金来源,所有信息都要交叉比对,一点矛盾都可能成为拒签理由。
![]()
魁北克省甚至悄悄规定,单一国家移民不能超过25%。
2024年更直接,把国际学生配额砍了不少,本科留学生的配偶不能拿工签,毕业工签也不延期了,好几万印度留学生可能要滞留。
国内民众的不满也推了一把,印度留学生太多,低端劳动力市场饱和,时薪比三年前降了不少。
他们赚的钱大多寄回印度,本地消费很少,却占用着公共资源。
特鲁多政府支持率下滑,干脆把住房危机的锅甩给国际学生,进一步收紧政策。
本来以为只是加拿大的事,后来发现西方多国都在收紧。
![]()
美国过去9个月吊销了约6000份学生签证,里面大部分是印度学生,今年去美国的印度学生人数跌了很多。
英国也一样,签证发放量降了不少,印度学生签证少了上万份。
现在英国不让没毕业的学生转工签,PSW签证审核也严了,医疗附加费还涨了。
澳大利亚嘴上说按全球标准处理,实际已经对印度6个邦的学生设了入学限制。
媒体都预警了,说它可能要走加拿大的老路。
如此看来,这就是场利益博弈的崩盘。
![]()
加拿大想把留学当提款机,印度中介把移民当流水线,早期各取所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人太多,系统撑不住了,矛盾就爆了。
印度留学生的形象也受了影响,以前硅谷好多印度裔CEO,多风光。
现在提起印度留学生,不少国家先想到的是造假。
加拿大的一些移民欺诈案都和印度申请人有关,信任一旦碎了,再建就难了。
印度国内也担心,优质人才都走了,科研界会空心化。
说到底,“印拿大”的反转不是偶然。
![]()
印度的造假产业链、加拿大的政策漏洞、两国的外交冲突,再加上社会资源不够用,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醒,留学和移民的口子不能乱开。
教育产业化得有底线,移民政策也得有刚性审查,不然早晚出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