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直新闻)
直新闻按
“2025年全球经济正面临保护主义挑战与AI投资机遇的‘拔河’,而具备全局视野与前瞻思维的领导者,将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支撑。”作为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网络之一,德勤深度参与2025年APEC庆州会议,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在会议期间参与多场对话。而德勤首席执行官更是在调研中捕捉到关键趋势:全球企业对经济的乐观度不足半数,中国企业已率先通过布局生成式AI、强化供应链韧性,主动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在多重挑战中艰难前行。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的乐观态度底气何在?中企出海仍有哪些可拓展的蓝图?今年港股市场表现强劲,德勤9月将港交所全年IPO募资预测上调至2500-2800亿港元,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围绕这些议题,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黄蓉近期独家专访了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欧振兴不仅拥有审计跨国企业、上市公司的丰富经验,曾深度参与多家企业转型工作,还担任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在金融、会计及企业服务领域具备重要影响力。谈及内地企业出海机遇,欧振兴指出:“近几年中企出海的偏好可用‘多元化、避险化、价值链重构’概括,市场上不再紧盯欧美,而是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区域;模式上也已经从‘产品出海’升级成‘能力出海’。”
![]()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黄蓉专访(摄/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 黄俊强)
以下是访谈的部分内容实录:
记者:德勤亚太区CEO前不久参加了今年APEC庆州会议并参与多场对话,德勤在APEC现场有哪些关键观察?
答:我们首先观察到,2025年全球经济正面临保护主义挑战与AI投资机遇的“拔河”,明年政策协调、科技投资回报率等将是影响走势的关键。结合2025年APEC德勤首席执行官调研,还能看到几个核心趋势:一是企业信心呈现“分化”,超半数企业领导者对自身公司前景乐观,但对全球经济乐观的比例不足一半;二是风险与布局的并存,地缘政治、通胀是企业公认的主要风险,同时超半数企业已在多个业务部门部署AI;三是投资方向明确,超半数企业计划维持投资,重点优化供应链,还会以创新为增长抓手,通过并购扩张业务。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积极:超半数中国企业对自身发展很有信心,不仅在强化供应链韧性上发力,还率先将生成式AI应用到IT安全、客户互动等领域。整体来看,亚太企业正以创新应对不确定性,而具备全局视野与前瞻思维的领导者,会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支撑。
记者:当前局势复杂,中国企业仍保持乐观,您认为底气是什么?另外您提到很多企业对自身业务有信心、却对全球经济不太乐观,这是否存在矛盾?
答:中国企业保持乐观的底气,源于他们看到了两重明确的发展空间。一重是自身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产品竞争力足够强,这为开拓市场打下了扎实基础;另一重是过去不少企业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如今发现全球很多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出海成了未来重要的蓝海市场。至于企业信心呈现“对自身业务乐观、对全球经济谨慎”的情况,其实并不矛盾。很多对自身有信心的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这个区域的政策条例、市场环境他们更熟悉,也更容易把控,自然有底气;可一旦超出亚太范围,面对其他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不明确的法规条例以及税务差异等,企业会担心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所以对全球经济整体会持谨慎态度。
记者: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公布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您认为香港在“十五五”规划下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
答:简单来说,香港只要围绕“强化国际影响力”和“提升科技竞争力”这两个关键点发力,就能在“十五五”规划中精准抓住发展机遇。第一个是当好用好国际枢纽地位。比如在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领域,香港可以引导全球资本服务国家战略;同时,借助国际仲裁、专业认证等优势,在“一带一路”、RCEP等合作框架中搭建桥梁,帮助内地科技企业更好对接全球市场和资源,把“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第二个是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香港的高校科研实力很扎实,像2023-2024年全年,香港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2430件,同比增长27%,而且主要聚焦在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医药等关键领域。接下来还可以深化“科研在港、转化在内地”的模式,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特色,把香港的源头创新能力嵌入到国家创新链中,形成协同发力的格局。
![]()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接受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黄蓉专访(摄/深圳卫视直新闻驻港记者李文涛)
记者:根据您的经验和观察,为什么香港能做好内地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企业出海时,通常最大的需求又是什么?
答:香港有国际化制度、成熟专业服务和全球资本平台,不只是帮企业“走出去”,更能降低风险、提升合规能力,让企业走得稳、走得远。中企出海的需求很实际,说到底就是解决三个问题:怎么落地、怎么盈利、怎么做好合规规划?而香港的跨地域专业能力,刚好能精准对接这些需求。具体有三点支撑:一是合规对接,靠完善的法律和专业服务,帮企业应对海外监管、财税等问题;二是融资配置,作为国际金融中心,IPO、发债都很方便,能帮企业全球找钱;三是品牌拓展,有丰富的国际经验,能帮中企在海外打响名气。
近几年中企出海的偏好也很鲜明,可用“多元化、避险化、价值链重构” 概括:市场上不盯欧美,也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区域分散风险;策略上更看重合规、税务和供应链安全,比以前稳;模式上从“产品出海” 升级,开始输出技术、品牌和管理,实现“能力出海”。其实企业出海得先摸清目标国的法规、税制和外商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才不会踩雷,要是等进去了才发现问题再回避,成本就太高了。香港的价值,就是帮企业把这些前期工作做扎实。
记者: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强劲,德勤在9月也将港交所全年IPO募资预测从年中的2000亿上调至2500-2800亿港币,从目前情况看,您觉得这个目标的实现把握怎么样?
答:从当前数据和市场态势来看,实现德勤上调后的目标基础很扎实。截止到10月31日,今年香港已有78家新股上市,融资金额达2160亿港币,对比去年同期,上市数量增47%,融资金额更是大增215%,增长势头很猛。而且今年1-9月,港股日均成交金额超2500亿港币,市场活跃度足够;港交所手里还有接近300宗预审审批中的IPO申请,后续储备也足。再算上已发招股书、能在11月初前上市的超大型、大型新股,以及还在审批中的3家超大型新股,初步估计全年至少能募集2500亿港币,这已经达到上调后预测区间的下限,完成目标的把握很大。
记者:为什么今年港股表现会比去年同期好很多?今年涌入香港的资金有什么趋势吗?
答:今年涌入香港的资金趋势,从成交量构成能清晰看到变化:现在港股日均2500亿的成交里,约30%来自港股通的内地资金,也就是内地基金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调配过来的,这个比例比之前的20%有明显增长。更关键的是,国际资金也在积极回流;像欧洲等地区的基金,都在加大对香港市场的投资。这些资金愿意重回香港、关注中国市场,核心是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基本面,能实现5%的增长目标,给投资提供了稳定预期;此外,现在创新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他们看到中国科创领域既有亮眼成绩,整体估值也具有吸引力。投资本质是“买未来”,只要未来经济能持续向好、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就会吸引资金主动布局。
作者丨直新闻驻港记者 黄蓉
摄像丨李文涛 黄俊强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侯军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