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9年2月7日,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
89岁的乾隆去世了。
这一年,正是嘉庆四年。
太上皇去世,身为皇帝的嘉庆才真正有了皇帝的权力。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嘉庆的第一把火烧到了乾隆的第一宠臣和珅的头上。
乾隆去世了仅仅15天,嘉庆皇帝将和珅下狱处死。
当三尺白绫送到和珅的手上时,他知道他真的完了。
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生走到尽头的和珅写下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然后,用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诗传到嘉庆的手中,他却只淡淡批注了11个字。
和珅的诗是啥意思?
嘉庆又到底写了什么呢?
且听儒风君细细道来。
1.
和珅,姓钮祜禄氏。
出身于中上层武官家庭,家族世代都是从军,祖上曾跟随努尔哈赤打仗。
和珅和弟弟和琳曾在咸安宫官学读书。
和珅读书认真刻苦,相貌也很出众。
为了进入仕途,和珅参加了科举,通过了童试,成为了秀才,却在乡试败下阵来。
那时候,汉人想要进入仕途,必须通过科举。
而满人擅骑射,通过侍卫慢慢混上官职的人很多。
1772年,23岁的和珅成了一名三等侍卫,负责皇帝的出行和仪仗。
官职虽小,但可以天天见到皇帝,指不定哪天就被赏识了呢。
做了三年侍卫,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乾隆出行,一个侍从送来奏报,说军中出现了俘虏越狱逃跑的现象。
乾隆有些生气,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跟着身边的侍从们,你看我,我看你,全都疑惑,“这是啥意思。”
只有和珅站出来,说:“看守者和保管者难逃罪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段话出自《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孔子此语正好对应上乾隆今日之事。
乾隆看着对答如流的和珅,十分感兴趣,“你一个小小的侍卫,也读过《论语》?”
乾隆又问他姓名、家世,和珅从容对答。
俗话说:运来铁似金。
这么有才华的人,做一个普通的侍卫不是太可惜了吗?
乾隆马上提升和珅为乾清门侍卫。
十一月,和珅直接被任命为御前侍卫,
十二月,26岁的和珅被任命为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一月,命和珅补授户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命户部右侍郎和珅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和珅只用了四个月。
在乾隆的眷顾下,和珅平步青云。
1780年,和珅被提拔为御前大臣、户部尚书。
1782年,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1786年,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
1788年,被封为三等忠勇伯。
在朝堂上,和珅的地位仅次于内阁首辅阿桂,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
和珅凭什么扶摇直上呢?
作为乾隆的贴身侍从,和珅实在是太周到了。
乾隆想做的事,不等开口,和珅就给他办好了。
乾隆想要的东西,不等说话,和珅就捧在了眼前。
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营私,和珅带人到云南昆明查办,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李侍尧的罪状,将他法办。
和珅上奏乾隆,建议判李侍尧“斩立决”。
可李侍尧一直以来给乾隆进贡了不少财物,乾隆并不想处死他。
和珅立马又联合他人上奏折为李侍尧求情,判了“斩监侯”,保住了李侍尧性命。
经此一役,乾隆不仅看到了和珅的能力,更了解了他的忠心。
和珅办事能力强,而且事事都顺着乾隆的心意。
更重要的一点是,和珅还是个“理财”高手。
乾隆在位时间长,国家安定,乾隆又特好面子,爱享受,一到生日、节日就大操大办,极尽奢侈。
久而久之,内务府没钱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乾隆极需一个善于理财又能广纳钱财的人,和珅就是最好的人选。
为了让乾隆高兴,和珅想尽各种办法来聚敛财富供乾隆挥霍。
和珅发明了议罪银制度。
有的官员犯了罪,根据罪行轻重向朝廷缴纳一定的银两来免除刑罚。
此举一出,深受贪官污吏的欢迎。
这些钱财大都流向了乾隆的私人腰包——内务府。
本来内务府是亏空的,经和珅一运作,内务府的财富逐渐充盈起来。
和珅还向各地封疆大吏、知府、知县以及各地盐商等搜刮大量的钱财、稀世珍宝进献给乾隆。
于是,各地官吏,甚至他国使节不停地进贡珍宝,乾隆是赚得盆满钵满。
乾隆一高兴,军政大权都交给他负责。
身居高位的和珅也借机大捞一把,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如果只有钱,那就太小看和珅了。
乾隆爱好写诗,自诩“十全老人”。
和珅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诗风,收藏古玩字画,营造一种与皇帝“志趣相投”的假象。
时时追捧乾隆的艺术造诣,哄得乾隆心花怒放。
更让人称奇的是,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多种语言。
每每有边疆或民族事务,甚至外国使节来访,都少不了和珅在旁交涉。
如此看来,和珅既能为乾隆解决朝堂问题,还能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样的臣子,乾隆怎能不爱。
乾隆需要和珅的能力、服务和替自己背负骂名;和珅则利用皇帝的宠信攫取巨大的权力和财富。
乾隆是高兴了。
那些被和珅打压的臣子不高兴了,那些看不惯和珅中饱私囊、排除异己的臣子也不高兴了。
朝堂上,对和珅敢怒不敢言,朝堂外,对和珅恨之入骨。
最终,当乾隆驾崩,失去庇护的和珅也迅速被嘉庆皇帝清算,走向了死亡的结局。
3.
1799年2月7日,当了四年的太上皇乾隆去世。
和珅成了嘉庆帝的心病。
一直以来,嘉庆和和珅就不大对付。
嘉庆欲提拔老师朱珪入京,和珅诬告其“结党营私”,导致朱珪被贬。
和珅甚至安插亲信吴省兰监视嘉庆,限制其政治活动。
和珅几十年的经营,朝廷内外尽是和珅的同党爪牙,他权倾朝野,如果反制嘉庆,可不好对付。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嘉庆帝以迅雷之势控制住了和珅,并马上宣布了他的二十大罪状。
和珅被下狱,家产被抄,共抄得白银八亿两。
什么概念?
乾隆年间,朝廷每年的税收也不过是七千万两。
和珅的家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这一结果震惊了嘉庆,也震惊了所有的大臣。
和珅的家产悉数被嘉庆没收,极大的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压力。
所以民间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罪大恶极,朝廷奏议“凌迟处死”。
和珅的儿媳固伦和孝公主拼命求情,而大臣刘墉也说:“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改赐狱中自尽比较好。”
嘉庆帝于是赐了三尺白绫给和珅。
从软禁和珅到抄家、到处死和珅,全过程仅15天。
和珅知道自己末日到了,临死前,写下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五十年的人生,就像一场梦,今天就要撒手红尘了。
以后当太阳照在河水上的时候,那河上升起的雾霭,就是我的化身。
也许,他是在怨恨嘉庆的无情,也许,他是在警示后世,贪官将源源不绝,自己并非最后一个。
当嘉庆读到和珅的绝命诗后,在一旁批了11个字:“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
和珅有才智,但是,却对君子的仁信忠义之道茫然不知。
你别说,嘉庆批得还挺到位。
和珅为了博得乾隆的欢心,道德、良知早就丢弃掉了,确实不是君子之大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